[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桩头线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70331.0 | 申请日: | 202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0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韩非;李曼艺;毛晓燕;吕恩全;柏科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9/00 | 分类号: | E02D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先导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21 | 代理人: | 李坤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桩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桩头线割装置,包括限位套筒、转轴、内割钢丝、第一外割钢丝和第二外割钢丝,限位套筒固定在混凝土桩模具的外侧壁上,限位套筒内部套装有可转动的转轴,转轴上安装有内割钢丝、第一外割钢丝和第二外割钢丝,限位套筒靠近混凝土桩模具一侧的侧壁中部加工有供内割钢丝、第一外割钢丝和第二外割钢丝穿过的通槽,内割钢丝呈环形位于竖向钢筋内侧,第一外割钢丝和第二外割钢丝呈C型合围在竖向钢筋外侧。本发明通过设置限位套筒,并在限位套筒内套装转轴,利用转轴上连接的内割钢丝、第一外割钢丝和第二外割钢丝在混凝土终凝时转动转轴,通过收缩的钢丝将混凝土桩切断,以减少混凝土桩敲击时减小对混凝土桩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桩头破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桩头线割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桩头是建筑的基础,在其施工时,灌注的混凝土会超过底面一定高度,在混凝土凝固后,需要再将超高的混凝土敲掉,使混凝土桩头上方的竖向钢筋外露,以便于在混凝土桩头上再连接其他的钢筋结构。现有取出超高的混凝土时,是采用人工剔除或打桩机将混凝土敲掉,但由于混凝土已经成型,这样的敲击方式会影响位于下层混凝土的结构强度,造成混凝土桩开裂、钢筋松动等情况,为此,需要一种能方便混凝土将超高的混凝土桩头破坏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桩头线割装置,该线割装置可将需要去除的混凝土割断,以减少破拆超高的混凝土时减小对混凝土桩的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桩头线割装置,包括限位套筒、转轴、内割钢丝、第一外割钢丝和第二外割钢丝,所述限位套筒固定在混凝土桩模具的外侧壁上,限位套筒内部套装有可转动的转轴,转轴上安装有内割钢丝、第一外割钢丝和第二外割钢丝,限位套筒靠近混凝土桩模具一侧的侧壁中部加工有供内割钢丝、第一外割钢丝和第二外割钢丝穿过的通槽,所述内割钢丝呈环形位于竖向钢筋内侧,第一外割钢丝和第二外割钢丝呈C型合围在竖向钢筋外侧,内割钢丝、第一外割钢丝和第二外割钢丝的两端均固定在转轴上,转轴顶部加工有快接头。
所述转轴上加工有容纳内割钢丝、第一外割钢丝和第二外割钢丝的通孔。
所述内割钢丝、第一外割钢丝和第二外割钢丝通过棉线固定在竖向钢筋上。
所述限位套筒两侧设有与模具贴合的支撑板,支撑板为直板或弧形板。
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桩头线割装置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限位套筒,并在限位套筒内套装转轴,利用转轴上连接的内割钢丝、第一外割钢丝和第二外割钢丝在混凝土终凝时转动转轴,通过收缩的钢丝将混凝土桩切断,待混凝土完全凝结后,再敲击割断的混凝土块,并将超高的混凝土拆掉,以减少混凝土桩敲击时减小对混凝土桩的影响;
(2)通过在转轴上加工通孔,可方便地将内割钢丝、第一外割钢丝、第二外割钢丝连接成闭环结构,并能减少钢丝外露,以保证转轴在限位套筒内转动的稳定性;
(3)通过将内割钢丝、第一外割钢丝和第二外割钢丝通过棉线与竖向钢筋固定,利用棉线支撑可在混凝土桩灌注时防止钢丝位移,同时在转动转轴时,棉线受力会崩断,从而使钢丝能稳定地地将混凝土桩割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方形混凝土桩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圆形混凝土桩的安装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03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