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厌氧菌发酵系统及发酵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68841.4 | 申请日: | 2022-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1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 发明(设计)人: | 范红林;晁伟;陈超超;王兴凯;范德成;王秋峰;李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金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M1/04 | 分类号: | C12M1/04;C12M1/34;C12M1/12;C12M1/02;C12M1/00;C12P7/06;C12R1/1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 地址: | 563399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厌氧菌 发酵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厌氧菌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酵容器(10),用于实施发酵,所述发酵容器(10)开有第一醪液进口(11)、醪液出口(12)、氮气进口(16)以及尾气出口(13);
灭菌容器(20),用于实施灭菌,所述灭菌容器(20)设有第二醪液进口(21)、空气进口(22)、空气出口(23),所述第二醪液进口(21)用于与醪液出口(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菌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醪液进口(11)设于发酵容器(10)顶部,所述氮气进口(16)设于发酵容器(10)底部;所述第二醪液进口(21)设于灭菌容器(20)顶部,所述空气进口(22)设于灭菌容器(20)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菌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容器(10)内底部设有第一环管(14),第一环管(14)通过入口与所述氮气进口(16)连通,第一环管(14)开有若干第一出气孔(141);所述灭菌容器(20)内底部设有第二环管(24),第二环管(24)通过入口与空气进口(22)连通,第二环管(24)开有若干第二出气孔(2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厌氧菌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出气孔(141)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环管(14)顶面;若干所述第二出气孔(241)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环管(24)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菌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容器(10)设有第一循环管道(15),第一循环管道(15)一端与发酵容器(10)底部连通,另一端与发酵容器(10)顶部连通,第一循环管道(15)设有第一循环泵(151);所述灭菌容器(20)设有第二循环管道(25),第二循环管道(25)一端与灭菌容器(20)底部连通,另一端与灭菌容器(20)顶部连通,第二循环管道(25)设有第二循环泵(2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厌氧菌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管道(15)顶端连有第一雾化器(152),所述第二循环管道(25)顶端连有第二雾化器(25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厌氧菌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热器(30),所述换热器(30)设有换热进口(31)、换热出口(32)、介质进口(33)以及介质出口(34),所述换热进口(31)醪液出口(12)连通,所述换热出口(32)通过供液管(321)与第二醪液进口(2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厌氧菌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321)连有双通阀(323),双通阀(323)的一个出口与第二醪液进口(21)连通,另一个出口连通有旁管(322),旁管(322)与发酵容器(10)顶部连通,所述供液管设有温度传感器(324),温度传感器(324)与双通阀(323)的控制系统电连接。
9.一种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一氧化碳作为微生物碳源,进行乙醇梭菌的厌氧发酵,得到醪液;
采用氮气置换所述醪液中的残留一氧化碳,得到置换醪液;
采用压缩空气对所述置换醪液进行曝气,得到灭菌醪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置换醪液加热至65-70℃,而后进行所述曝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金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金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6884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