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枸杞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在生产化妆品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68543.5 | 申请日: | 202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6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赵维花;师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8/9789 | 分类号: | A61K8/9789;A61K8/92;A61K8/19;A61Q1/02;A61Q17/00;A61Q19/00;A61Q19/08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枸杞 纳米 复合物 制备 生产 化妆品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枸杞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是将枸杞干燥果实粉末用无水乙醇超声提取多次至无色,合并提取液,离心过滤后加入多孔氮化硼纳米材料,待混合均匀后固液分离,挥发掉溶剂即得。该枸杞纳米复合物中含有甜菜碱、酚类、AA‑2βG等活性成分,能够与生产化妆品的橄榄油和桂花精油协同发挥抗菌、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并且具有保湿滋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化妆品的生物功能和安全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枸杞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主要作为生产化妆品(口红、眼影和腮红等)的活性成分和显色成分,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和化妆品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就有古人使用矿物燃料或者植物染料涂在面颊和唇部,美化妆容。《木兰辞》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更是以诗词为证。随时代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市场营销的增加,化妆品行业在全球的发展更是进入一个新兴时代。化妆品的使用能够修正使用者脸部轮廓,提升精神气,显示出更多的活力和朝气。尤其在中西部高原、干旱地区,紫外线强空气干燥,化妆品发挥了抗氧化和保湿等保护皮肤的重要作用,是一层预防危险因素侵入皮肤的人工屏障。因此,化妆品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长期接触化学品的一个可能来源。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化妆品中通常会添加多种成分,如人造蜡、油、抛光剂、抗氧化剂、润肤剂、染料、颜料以及填充材料,如云母、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以获得不同的颜色、性质和特性。然而,成分中存在铝(Al)、镉(Cd)和铅(Pb)等有害金属,长期使用会造成慢性中毒、过敏等不良反应,且添加物越多,体感越黏腻,不能兼具滋润和抗氧化作用。因此,亟待开发具有色调鲜艳、功能多样和安全无毒的天然来源的添加剂。
枸杞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如糖类、甜菜碱、酚类、色素以及AA-2βG等,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紫外等药理作用。其中糖类和甜菜碱具有吸湿性能够发挥保湿作用,色素类物质是显色物质不仅能够发挥着色作用而且是天然的抗氧化剂。此外,AA-2βG是枸杞中发现的一种抗坏血酸前体,能够稳定存在体系中较好的发挥抗氧化作用。然而枸杞提取物中部分成分稳定性差,比如脂溶性色素在光照和高温下溶液破坏结构,影响了它的应用。因此,借助具有低生物毒性的纳米材料作为载体,是有效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枸杞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制备出具有保湿、润滑、抗氧化、抗紫外、抗菌等多功能性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稳定的枸杞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以提高枸杞提取物在生产化妆品中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枸杞纳米复合物作为活性成分和显色成分在生产化妆品中的具体应用。
一、枸杞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将枸杞干燥果实粉末用无水乙醇超声提取多次至无色,合并提取液,离心过滤后加入多孔氮化硼纳米材料,待混合均匀后固液分离,挥发掉溶剂,制得枸杞纳米复合物。
多孔氮化硼纳米材料的加入量为枸杞干燥果实粉末质量的1~10%。
多孔氮化硼材料是一种多孔非氧化物材料,高比表面积,可调孔径,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即使在较高温度下(800℃)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并且多孔氮化硼材料具有一定的抗菌、润滑等作用。本发明以枸杞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多孔氮化硼为载体制成枸杞纳米复合物,不仅可以改善枸杞提取物中活性成分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还可以提高抑菌性,增加化延展性和润滑性,为化妆品带来丝滑、轻快感。
二、化妆品的制备
原料:以重量份计:枸杞纳米复合物10~16份,橄榄油6~8份,白蜂蜡12~16份,小烛树蜡5~8份,桂花精油6~8份。
制备工艺:
(1)将白蜂蜡和小烛树蜡加热溶解得到A溶液;
(2)将橄榄油,桂花精油和枸杞纳米复合物搅拌混合得到B溶液;
(3)保持温度在45℃-65℃,将A溶液和B溶液混合,并充分搅拌至无气泡后快速倒入容器中,降至室温,然后于0~4℃下冷藏,即得化妆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685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