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建筑外墙渗漏智能识别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67539.7 | 申请日: | 2022-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2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 发明(设计)人: | 程建伟;程昆;龚娟;张静;王萌;王永;王淇浩;韩光;梁超静;张洁;齐念;马军卫;程琤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G23/00;B08B1/00;B08B1/04;G01M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罗玉姣 |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远程 数据传输 功能 建筑 外墙 渗漏 智能 识别 装置 | ||
1.一种具有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建筑外墙渗漏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上部固定连接有升降套筒(2),所述升降套筒(2)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收卷轮(21),所述收卷轮(21)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收卷绳(22),所述收卷绳(22)贯穿升降套筒(2)侧壁,且与升降套筒(2)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收卷绳(22)底部固定连接有处理筒(3);
吸附组件(4),所述吸附组件(4)与处理筒(3)侧壁固定连接,吸附组件(4)用于将处理筒(3)与墙体之间进行固定;
清理组件(5),所述清理组件(5)与吸附组件(4)输出端固定连接,清理组件(5)用于对渗漏的墙体进行清理和风干;
修补组件(6),所述修补组件(6)与处理筒(3)侧壁固定连接,修补组件(6)用于在墙体上涂刷防渗漏涂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建筑外墙渗漏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4)包括E形管(41),所述E形管(41)与处理筒(3)侧壁固定连接,所述E形管(41)两侧输入端均固定连接有吸附盘(42),且吸附盘(42)侧壁进设置有单向阀,所述E形管(41)输出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吸风机,且吸风机与处理筒(3)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建筑外墙渗漏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E形管(4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处理盘(7),所述处理盘(7)上部固定连接有渗漏识别探头(71),且渗漏识别探头(71)与双轴电机之间为电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建筑外墙渗漏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盘(7)内壁开设有环形滑槽(72),所述环形滑槽(72)内部等间距设置有滑动杆(73),所述清理组件(5)包括清理盘(51),所述清理盘(51)与滑动杆(73)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清理盘(51)靠近E形管(41)输出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52),所述转轴(52)侧壁固定连接有轴承套(53),所述轴承套(53)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4),所述连接杆(54)另一端与处理盘(7)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建筑外墙渗漏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52)端部固定连接有驱动叶片(55),且驱动叶片(55)正对E形管(41)输出端口,且E形管(41)输出端产生的风力大于驱动叶片(55)转动所需的驱动力,所述清理盘(51)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毛刷(56),且毛刷(56)至墙体的距离大于吸附盘(42)至墙体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建筑外墙渗漏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补组件(6)包括试剂盒(61),所述试剂盒(61)与处理盘(7)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试剂盒(61)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断板(62),所述试剂盒(61)靠近毛刷(56)的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喷头(63),所述隔断板(62)与试剂盒(61)底部之间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64),所述活塞板(64)侧壁固定连接有挤压杆(65),所述挤压杆(65)外端固定连接有抵触块(6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建筑外墙渗漏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杆(65)侧壁位于抵触块(66)与试剂盒(61)之间套接有第一弹簧(67),所述清理盘(51)侧壁滑动连接有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靠近墙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触发块(81),所述活动杆(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顶风块(82),所述活动杆(8)侧壁位于顶风块(82)与清理盘(51)之间套接有第二弹簧(8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建筑外墙渗漏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块(81)与抵触块(66)接触端均采用弧形处理,且活动杆(8)滑动所需的推力小于E形管(41)输出端输入气体的推动力,且活塞板(64)滑动产生的挤压力大于喷头(63)喷发所需的推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6753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