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硐库密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64239.3 | 申请日: | 202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0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董志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6 | 分类号: | E21F17/16;E21D11/00;E21D11/10;E21D11/18;E21D11/15;E21D1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11654 | 代理人: | 杜亚静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密封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硐库密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新型能源技术领域。该地下硐库设置于原始地层岩体(1)内,所述地下硐库密封结构由外向内包括依次嵌套的注浆层(2)、衬砌层(3)、内侧钢筋(4)、缓冲层(5)和钢密封层(6),所述注浆层(2)、衬砌层(3)、内侧钢筋(4)、缓冲层(5)和钢密封层(6)对中。该施工方法包括:在原始地层岩体(1)内开挖容置空间;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形成所述地下硐库密封结构。其能够保证地下硐库的密封性能,并且,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硐库密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能源领域,为了迎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将在未来占据能源供给的主导地位。但是新能源普遍存在供给的间歇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成为了新能源未来大规模开发和应用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解决以上难题,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应运而生。压气储能是指在能源供给充足之时将富余的风电、水电和光电等利用空气压缩机将电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并将其储存起来,在能源供给不足时,通过蓄热、换热器等装置吸收储存的压缩热升温,通过透平膨胀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将储存的内能转化为电能,起到“调峰”作用。压气储能电站的储气构造物目前主要分为地上结构和地下结构,由于成本和安全的考虑,地下储气构造物成为目前的主流。人工开挖的地下密封硐库便是地下储气构造物的一种,凭借其选址灵活、成本较低等优点将会得到广泛应用,而其密封结构及施工方法是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硐库密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能够保证地下硐库的密封性能,并且,安全可靠,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地下硐库密封结构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硐库密封结构,所述地下硐库设置于原始地层岩体(1)内,所述地下硐库密封结构由外向内包括依次嵌套的注浆层(2)、衬砌层(3)、内侧钢筋(4)、缓冲层(5)和钢密封层(6),所述注浆层(2)、衬砌层(3)、内侧钢筋(4)、缓冲层(5)和钢密封层(6)对中。
本发明提供的地下硐库密封结构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地下硐库密封结构还包括缓冲块(7),所述钢密封层(6)的两对接端面通过拼接形成,所述缓冲块(7)设置于所述钢密封层(6)的两对接端面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地下硐库密封结构还包括拼接件(8),
所述拼接件(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钢密封层(6)的两对接端面中的一个对接端面,所述拼接件(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钢密封层(6)的两对接端面中的一个对接端面;
所述拼接件(8)的宽度大于所述钢密封层(6)的两对接端面之间的间距,使得所述拼接件(8)在所述钢密封层(6)的两对接端面之间形成凸起。
作为优选,
所述地下硐库的注浆层(2)与所述原始地层岩体(1)之间形成松动圈围岩(9),所述松动圈围岩(9)在靠近所述注浆层(2)的部位沿径向间歇地形成松动圈裂隙(10);
形成所述注浆层(2)的浆料填充于所述松动圈裂隙(10)内。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层(5)由橡胶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衬砌层(3)由钢纤维和/或钢筋混凝土制成。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地下硐库密封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地下硐库密封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原始地层岩体(1)内开挖容置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能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642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