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雄性不育系茶树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61781.3 | 申请日: | 202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5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蒋会兵;刘玉飞;陈春林;田易萍;陈林波;许燕;邓少春;庞丹丹;刘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马欢欢 |
地址: | 650205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雄性不育 茶树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茶树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雄性不育系茶树的应用,本发明的雄性不育系茶树的花药和花粉败育,不裂药,不散粉,花朵正常开放,花冠完整,雌蕊发育正常,能正常异交结实,雄性不育特性稳定。育种时避免了人工去雄和化学杀雄的繁琐工作和成本,解决了茶树常规杂交育种去雄的难题,实现茶树高效杂交育种。无需剥离花瓣,可待花朵开放,达最佳授粉期时授粉,对茶树花瓣、子房、花柱和柱头等花器官组织无损伤,提高了杂交种子的结实率。获得的杂交种纯度可达到100%,提高了茶树杂交选育的精准性和高效性。有利于选育出强优势杂交组合,拓宽茶树育种遗传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树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雄性不育系茶树的应用。
背景技术
茶树为山茶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一种木本经济作物。茶产业的发展,茶叶品质的提高,越来越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而选育和推广应用茶树优良品种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措施。目前,茶树常规育种主要有单株选育和杂交育种两种方法。茶树杂交育种是茶树品种选育的重要方式,利用茶树杂种优势已成为进一步改善茶叶品质,增强抗性的一条主要途径。茶树杂交育种可根据育种目标,通过人工选择亲本,利用茶树基因重组与相互作用,实现杂交后代综合亲本优良性状或超亲本类型。
茶树杂交育种技术涉及亲本选择、杂交技术和田间管理3个方面,其中掌握杂交技术是实现茶树杂交育种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前茶树杂种一代的获得,主要是采用人工去雄授粉方法,但是茶树雄蕊数目众多,每朵花有200~300只雄蕊,产生大量花粉,去雄工作繁琐,费时、费工,且易损伤花梗、花瓣、子房、花柱和柱头等组织,而且传统的杂交授粉需要在茶树花瓣未展开前去雄授粉,此时柱头虽然成熟可授,但柱头分泌的黏液少,花粉不易粘于柱头,常常需要借助水为载体,使花粉受潮。这些缺陷将会导致花蕾脱落,坐果率低,果实早落,杂交种纯度低以及假杂交现象等,影响了茶树杂交育种的突破性进展。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茶树杂交育种过程中母本去雄问题成为茶树杂交育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雄性不育系茶树的应用,提高了茶树杂交选育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雄性不育系茶树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作为优选,所述雄性不育系茶树的性状为:花药和花粉败育,不裂药,不散粉,花朵正常开放,花冠完整,雌蕊发育正常,能正常异交结实,雄性不育特性稳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雄性不育系茶树杂交育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雄性不育系茶树为母本,以任一符合育种目标的雄性可育茶树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雄性不育系茶树的应用,本发明的雄性不育系茶树的花药和花粉败育,不裂药,不散粉,花朵正常开放,花冠完整,雌蕊发育正常,能正常异交结实,雄性不育特性稳定。育种时避免了人工去雄和化学杀雄的繁琐工作和成本,解决了茶树常规杂交育种去雄的难题,实现茶树高效杂交育种。无需剥离花瓣,可待花朵开放,达最佳授粉期时授粉,对茶树花瓣、子房、花柱和柱头等花器官组织无损伤,提高了杂交种子的结实率。获得的杂交种纯度可达到100%,提高了茶树杂交选育的精准性和高效性。有利于选育出强优势杂交组合,拓宽茶树育种遗传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雄性不育系茶树的植株;
图2为雄性不育系茶树的花器官形态;
图3为雄性不育系茶树与云抗10号组配,其中A为雄性不育系茶树,B为可育株品种云抗10号作父本,C为杂交一代(F1)种子;
图4为雄性不育系茶树与云抗10号组配的杂交子一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617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