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淤防卡死的水利闸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61701.4 | 申请日: | 2022-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2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彩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彩斌 |
| 主分类号: | E02B5/08 | 分类号: | E02B5/08;E02B7/20;E02B7/34;E02B8/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46000 甘肃省陇南市武***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淤 防卡死 水利 闸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淤防卡死的水利闸门,属于水利工程领域。一种清淤防卡死的水利闸门,包括水利闸门主体、淤泥输送组件及淤泥处理组件,所述水利闸门主体包括主架体、上架板、螺纹杆及闸板,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闸板转动连接;本发明可以自身运转稳定的情况下,对于升降、控制水流的闸板上做改进,加抽泥管、耐腐蚀波纹管及第二连通管配合工作,能够将吸收的方向,从固定不动的吸入方向改为了从闸板的内部安装,从闸板的底部吸入,这样的作用下,当闸板下降的同时,两个抽泥管会随着闸板下降,并且抽泥管可以在闸板的下降过程中吸收闸板下方、主架体内的淤泥,不需要对于淤泥输送组件施加额外的升降结构就可以实现了对于淤泥的定向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淤防卡死的水利闸门。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中,对于地方的河流、江流及海流的水位高度控制是尤为重要的一环,而实现这一重要目的最佳方法是利用闸门控制水位、水体的流量,闸门用于关闭和开放泄水通道的控制设施,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以拦截水流,控制水位、调节流量、排放泥沙和飘浮物等;
目前,现有的水利渠道内使用的闸门多为露顶式闸门,其主要由主体活动部分、埋固部分和启闭设备设备组成,其中,主体活动部分用以封闭或开放孔口,通称闸门,亦称门叶;埋件部分包括主轨、导轨、铰座、门楣、底槛、止水座等,它们埋设在孔口周边,用锚筋与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牢固连接,分别形成与门叶上支承行走部件及止水面,以便将门叶结构所承受的水压力等荷载传递给水工建筑物,并获得良好的闸门止水性能,启闭设备为设置在闸门顶部的蜗轮和蜗杆,通过转动蜗轮,使蜗杆带动闸门上升或下降,进而达到控制水位、调节流量的目的。
然而目前闸门进行启闭的时候,底部会有淤泥产生,在闸门底部有大量淤泥的话,此时闸门闭合的阻水性会受到影响,长期启闭工作时,会造成闸门启动电机不可避免的损伤,而每隔一段时间去清理底部的淤泥,不能够保证实时的对于淤泥清理的同时,清理效率较低,而将淤泥清理完成以后,直接对于淤泥不处理就丢弃,较为浪费,因此提供一种清淤防卡死的水利闸门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泵体稳定性差、震动幅度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清淤防卡死的水利闸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清淤防卡死的水利闸门,包括水利闸门主体、淤泥输送组件及淤泥处理组件,所述水利闸门主体包括主架体、上架板、螺纹杆及闸板,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闸板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与上架板螺纹连接,所述上架板与主架体的顶部相连,且闸板与主架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淤泥输送组件安装于水利闸门主体上,所述淤泥输送组件远离水利闸门主体的一端与淤泥处理组件相连通;其中,所述淤泥输送组件的淤泥吸收端与贯穿并延伸至闸板的底部。
为了闸板的左右两侧可以滑动的更加稳定,优选地,所述水利闸门主体还包括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有两个,且两个限位滑槽分别开设于主架体内壁的左右两侧,所述闸板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相邻限位滑槽与主架体的内壁呈上下滑动连接,其中,两个所述限位滑槽相背的一端均与淤泥输送组件相连通。
为了将水利闸门主体内部的淤泥运送给淤泥处理组件进行处理,优选地,所述淤泥输送组件包括联动箱、抽泥管、耐腐蚀波纹管、第一连通管、第一电磁三通阀门;所述联动箱有两个,且两个联动箱分别安装于主架体的左右两侧,所述耐腐蚀波纹管有两个,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联动箱内,两个所述耐腐蚀波纹管的顶部均与抽泥管相连通,两个所述抽泥管均安装于闸板的内部,且两个所述抽泥管远离耐腐蚀波纹管的一端均与闸板的底部相连通,左侧所述耐腐蚀波纹管的底部连通与第一连通管相连通,右侧所述耐腐蚀波纹管的底部与第二连通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远离水利闸门主体的一端均与淤泥处理组件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彩斌,未经王彩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617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