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牛粪生产高值化有机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61025.0 | 申请日: | 202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0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闫晓明;刘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F3/00 | 分类号: | C05F3/00;C05F17/20;C05F17/0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王宁宁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牛粪 生产 高值化 有机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牛粪生产高值化有机肥的方法,属于畜禽粪便生产高值化有机肥技术领域。利用牛粪生产高值化有机肥的方法具体包括:在经过矿物盐预处理的牛粪中加入微生物混合菌剂混合均匀后得到预混料,将预混料堆肥发酵得到发酵牛粪;将发酵牛粪堆成堆体后接种蚯蚓进行培养,培养期间喷洒矿物盐和微生物混合菌剂的混合溶液,培养完成后取堆体上方的发酵牛粪,挑出蚯蚓后得到所述高值化有机肥;将得到的单条质量小于0.4g的蚯蚓放回剩余的发酵牛粪堆体中继续培养,再次得到所述高值化有机肥。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生产的有机肥肥力更好,营养成分更加丰富,还可以收获蚯蚓,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牛粪生产高值化有机肥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畜禽养殖模式不断从散养状态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转变。由于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规模的发展,导致废弃物任意排放,周菁华、周贵、田宁宁等在研究中表明,养殖场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质(如NH3、H2S、重金属以及其他有害气体等),这些污染物进入大气和土壤后不仅严重影响饲养人员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是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地表水面源以及地下水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传统的有机废弃物采用堆肥发酵进行处理,周期长、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并且会造成大量营养物质在堆肥过程中流失。然而利用蚯蚓处理有机废弃物形成蚯蚓粪,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更对有机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所以利用蚯蚓处理养殖场废弃物已成为当前环保行业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有机废弃物经过蚯蚓消化后产生的一种黑色、均一、有自然泥土味的细颗粒物质,具有很好的通透性、吸附性和很高的肥效。目前世界上蚯蚓的种类约有2500多种,我国目前已记录229种,日本学者前田古颜培育的“大平2号”使得蚯蚓处理有机废弃物这项技术得到革命性进展。研究发现蚯蚓处理畜禽粪不仅周期短、臭气少、操作简单,而且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牛粪是普遍存在的养殖场畜禽粪,其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所以牛粪本身就可以作为蚯蚓的饵料。因此,现有技术中普遍采蚯蚓处理畜禽粪,但在堆肥过程中高温期会导致蚯蚓死亡,且制备得到的肥料养分不足,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找到一种生产方法,避免高温堆肥的过程蚯蚓死亡的现象,有效提高畜禽粪的养分含量及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牛粪生产高值化有机肥的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以牛粪为培养基质经过加入矿物盐和微生物混合菌剂进行发酵培养后,再接种蚯蚓培养后得到高值化有机肥,且可多次培养蚯蚓并且生产的肥效较高,显著提高了肥力,同时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收获蚯蚓,提高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一种利用牛粪生产高值化有机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经过矿物盐预处理的牛粪中加入微生物混合菌剂混合均匀后得到预混料,将预混料堆肥发酵得到发酵牛粪;
(2)将步骤(1)所述发酵牛粪堆成堆体后接种蚯蚓进行培养,培养期间喷洒矿物盐和微生物混合菌剂的混合溶液,培养完成后取堆体上方的发酵牛粪,挑出蚯蚓后得到所述高值化有机肥;
(3)将步骤(2)中得到的单条质量小于0.4g的蚯蚓放回步骤(2)中剩余的发酵牛粪堆体中继续培养,取堆体上方的发酵牛粪,挑出蚯蚓后,再次得到所述高值化有机肥。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矿物盐预处理的牛粪的制备具体包括:将矿物盐与牛粪以质量比0.1:1混合均匀后,调节含水量至60%~70%得到所述矿物盐预处理的牛粪。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微生物混合菌剂的加入质量为矿物盐预处理的牛粪质量的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610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