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利施工的安全防护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60884.8 | 申请日: | 2022-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7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国龙 |
| 主分类号: | E04H17/00 | 分类号: | E04H17/00;E02B1/00;B65H75/44;F21V21/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利 施工 安全 防护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利施工的安全防护结构,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防护网本体,所述防护网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收纳机构,所述收纳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照明机构,所述收纳机构包括有收纳座、连接块和螺纹杆,所述收纳座设置在防护网本体的一侧,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在防护网本体的两侧外壁上,所述螺纹杆设置在连接块的一侧,所述照明机构包括有摆动板、安装座和照明灯。本发明通过转动旋钮使螺纹杆带动第一轴承座上的连接块移动,连接块带动防护网本体移动,将防护网本体进行展开,具有方便节省人力的优点,通过启动照明灯,对防护网本体进行照明,再通过启动电机使安装座带动照明灯摆动,对照明角度进行调节,具有方便照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利施工的安全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安全防护结构与外界进行隔离,从而避免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场,现有技术中,在修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防护网等安全防滑装置,从而避免无关人员误入施工现场,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用于水利施工的安全防护结构上的防护网不方便展开,在需要将防护网展开时,需要人工抓取防护网的一端,再将防护网拖拽到指定位置进行对防护网的一端进行固定,比较浪费人力;
2、现有的用于水利施工的安全防护结构缺少照明机构,在夜晚时,周围人员容易看不见防护网,直接与防护网相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利施工的安全防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水利施工的安全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网本体,所述防护网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收纳机构,所述收纳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照明机构,所述收纳机构包括有收纳座、连接块和螺纹杆,所述收纳座设置在防护网本体的一侧,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在防护网本体的两侧外壁上,所述螺纹杆设置在连接块的一侧,所述照明机构包括有摆动板、安装座和照明灯,所述摆动板设置在收纳座的一侧,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摆动板的一侧,所述照明灯固定安装在安装座的一侧外壁上。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收纳座的内壁活动安装有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内螺纹套筒的内壁与螺纹杆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收纳座的内壁活动安装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外壁与从动齿轮的外壁相啮合。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收纳座的内壁活动安装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旋钮,所述第二转杆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外壁与第二锥形齿轮的外壁相啮合。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护网本体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的外壁与收纳座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转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把,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外壁上活动安装与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的一侧外壁与连接块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外壁上活动安装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板。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收纳座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保护箱,所述摆动板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内壁活动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壁上活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稳定板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保护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上活动安装有齿条,所述保护箱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摆杆,所述摆杆的外壁上活动安装有残轮,所述残轮的外壁与齿条的外壁相啮合,所述摆动板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壁与安装座的内壁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国龙,未经杨国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608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