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加工用吹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59408.4 | 申请日: | 202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27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渔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渔 |
主分类号: | B29C49/06 | 分类号: | B29C49/06;B29C49/12;B29C4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8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工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吹塑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塑料加工用吹塑装置,包括固定箱、吹塑头和液压泵,所述吹塑头的内部活动套接有金属棒,所述固定箱的内部对称活动安装有活动箱,所述活动箱上固定安装有塑料瓶模具,所述塑料瓶模具的顶部与吹塑头活动连接,所述塑料瓶模具的中部设有通孔。通过塑料瓶模具和成型模具的设置,使得直接将预成型件的注塑过程直接放入塑料瓶模具中,待预成型件冷却成型并在可拉伸的温度后,待成型模具被拉出后,可直接在塑料瓶模具中进行吹塑,有效节省预成型件完全冷却、转输和再加热等过程中的时间,有效缩短工序,节省大量时间,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塑料与外界接触,避免外界环境对塑料变质,影响塑料瓶的生产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吹塑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塑料加工用吹塑装置。
背景技术
由树脂制成的吹塑瓶(即塑料瓶)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并且因此广泛地作为瓶装容器使用,这样的容器通常通过如下步骤模塑而成:通过挤塑机向预制件模具中注入熔融塑料,随后冷却形成有底的圆柱形预成型件,随后将预成型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转移到吹塑模具中,随后利用一根金属棒拉伸预成型件,并向预成型件充入高压气体,对预成型件拉伸模塑至伸展形状,但目前所使用吹塑装置存在一些不足,如下:
从制作预成型件到塑料瓶吹塑成型,大致要经过塑料颗粒的加热,注塑形成预成型件,对预成型件进行冷却,随后转输,并对预成型件的瓶口进行装夹,然后对预成型件进行加热,然后吹塑拉伸,最后塑料瓶冷却成型,在此过程中,需要经历预成型件冷却并再加热的过程,导致能量的浪费,同时,对预成型件的转输过程同样增加了多道工序,浪费大量时间,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料加工用吹塑装置,具备工序少,生产效率快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加工用吹塑装置,包括固定箱、吹塑头和液压泵,所述吹塑头的内部活动套接有金属棒,所述固定箱的内部对称活动安装有活动箱,所述活动箱上固定安装有塑料瓶模具,所述塑料瓶模具的顶部与吹塑头活动连接,所述塑料瓶模具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塑料瓶模具的通孔中固定安装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支撑活塞轴,所述支撑活塞轴的顶部且位于塑料瓶模具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成型模具,所述支撑活塞轴的内部且位于活塞筒的内部开设有锥形注塑孔,所述活塞筒上开设有与锥形注塑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支撑活塞轴的内部中间开设有输料孔,所述锥形注塑孔通过输料孔与成型模具的内腔连通,所述支撑活塞轴的底部固定安装活塞,所述活塞与活塞筒的内腔活动套接,所述活塞筒上且位于活塞的上方固定连通有液压油管,所述液压油管与液压泵连通,所述活塞筒的内部充满有液压油,两个所述活动箱的内部对称活动安装有底模。
优选的,所述支撑活塞轴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所述上部分的长度大于成型模具的长度,所述支撑活塞轴的内部且位于输料孔的外围开设有导油孔,所述支撑活塞轴下部分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穿过活塞筒与液压泵连通,所述导油管上且位于活塞筒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加热器,所述导油管的顶端通过导油孔与成型模具的内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固定箱上且位于底模远离支撑活塞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输管,所述传输管与活塞筒位于活塞下方的内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成型模具的最大直径小于塑料瓶模具内壁最小直径,所述成型模具的内圈直径大于塑料瓶模具内壁最大直径的四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底模的内侧与传输管的最小距离为L,所述活动箱的外侧与固定箱的内侧边距离为m,所述L>m。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塑料瓶模具和成型模具的设置,使得直接将预成型件的注塑过程直接放入塑料瓶模具中,待预成型件冷却成型并在可拉伸的温度后,待成型模具被拉出后,可直接在塑料瓶模具中进行吹塑,有效节省预成型件完全冷却、转输和再加热等过程中的时间,有效缩短工序,节省大量时间,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塑料与外界接触,避免外界环境对塑料变质,影响塑料瓶的生产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渔,未经李国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594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河道的防堵型污水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小区用智能二次供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