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高通量测试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58506.6 | 申请日: | 202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3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孟范超;陈淑英;韩屹章;张华;仝阳;江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1/10;F16M11/18;F27D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行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8 | 代理人: | 杨浩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通量 测试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可用于高通量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万能试验机主体(1)、第一安装板(2)、调节组件(3)和固定组件(4),所述电子万能试验机主体(1)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第一安装板(2),所述第一安装板(2)的外壁上设置有调节组件(3),所述调节组件(3)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组件(4),所述电子万能试验机主体(1)位于第一安装板(2)一侧的顶端外壁上固定有倒U型支架(13),所述倒U型支架(13)之间的内壁上安装有升降机构(14),所述升降机构(14)和电子万能试验机主体(1)的外壁上均固定有安装管(15),所述安装管(15)的内部上插接有压杆(17),所述安装管(15)的外壁上对应压杆(17)旋接有螺栓(16),且螺栓(16)的一端穿过压杆(17)的外壁,所述压杆(17)的另一端上固定有碳化硅SiC垫块(18),所述电子万能试验机主体(1)位于安装管(15)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安装板(19),所述安装板(19)的一侧上对应碳化硅SiC垫块(18)设置有加热组件(20);
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第一移动槽(31)、第一丝杆(32)、旋转电机(33)、第一移动块(34)、固定盘(35)、第一L形夹板(36)、安装块(37)、六边形导孔(38)、六边形导杆(39)、第一挡块(310)、卡槽(311)、卡块(312)、弹簧(313)和第二挡块(314),所述第一安装板(2)的一侧上开设有第一移动槽(31),所述第一移动槽(31)的内部上转动安装有第一丝杆(32),所述第一安装板(2)的顶端外壁上对应第一丝杆(32)安装有旋转电机(33),且旋转电机(33)输出轴与第一丝杆(32)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一丝杆(32)的外壁上套接有第一移动块(34),且第一移动块(34)与第一丝杆(3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32)位于第一移动槽(31)外部的一侧上固定有固定盘(35),所述固定盘(35)的一侧外壁中心处转动安装有第一L形夹板(36);所述第一L形夹板(36)位于固定盘(35)下方的外壁上焊接有安装块(37),所述安装块(37)的顶端外壁上贯通开设有六边形导孔(38),所述六边形导孔(38)的内部上插接有六边形导杆(39),且六边形导杆(39)与六边形导孔(38)滑动连接,所述六边形导杆(39)穿过六边形导孔(38)内的顶端上焊接有第一挡块(310),所述第一挡块(310)的顶端外壁上焊接有卡块(312),所述固定盘(35)的外壁上对应卡块(312)开设有多个卡槽(311),且卡块(312)插入其中一个卡槽(311)内,所述六边形导杆(39)位于第一挡块(310)和安装块(37)之间的外壁上套接有弹簧(313),所述六边形导杆(39)穿过六边形导孔(38)内的底端上焊接有第二挡块(314);
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剪叉杆(41)、第一滑槽(42)、第一滑块(43)、第二L形夹板(44)、第二移动槽(45)、第二丝杆(46)、第二移动块(47)和V形槽(48),所述第一L形夹板(36)的一侧外壁上转动安装有剪叉杆(41),所述第一L形夹板(36)的一侧上开设有第一滑槽(42),所述第一滑槽(42)的内部上对应剪叉杆(41)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43),且第一滑块(43)与剪叉杆(41)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剪叉杆(41)的另一端外壁上转动安装有第二L形夹板(44),所述第二L形夹板(44)的一侧上开设有第二移动槽(45),所述第二移动槽(45)的内部上转动安装有第二丝杆(46),所述第二丝杆(46)的外壁上套接有第二移动块(47),且第二移动块(47)与剪叉杆(4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L形夹板(44)和第一L形夹板(36)之间的外壁上开设有V形槽(48),所述第二丝杆(46)穿过第二L形夹板(44)外壁的底端上固定有转轮(6);
所述加热组件(20)包括外壳(2001)、陶瓷纤维保温炉(2002)、加热仓(2003)、插接孔(2004)、隔板(2005)、硅碳加热棒(2006)、热电偶安装瓷管(2007)、引伸计孔(2008)、温控器(2009)和把手(2010),所述安装板(19)的一侧上转动安装有陶瓷纤维保温炉(2002),所述陶瓷纤维保温炉(2002)的外壁上固定有外壳(2001),所述陶瓷纤维保温炉(2002)的内壁上开设有加热仓(2003),所述陶瓷纤维保温炉(2002)的两侧外壁上对应加热仓(2003)贯通开设有插接孔(2004),且插接孔(2004)与加热仓(2003)连通,所述加热仓(2003)的一侧内壁上固定有隔板(2005),所述加热仓(2003)位于隔板(2005)之间的内壁上安装有多个硅碳加热棒(2006),所述加热仓(2003)的内壁上对应硅碳加热棒(2006)固定有热电偶安装瓷管(2007),所述陶瓷纤维保温炉(2002)的一侧上开设有引伸计孔(2008),且引伸计孔(2008)与加热仓(2003)连通,所述陶瓷纤维保温炉(2002)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温控器(2009),所述外壳(2001)的外壁上安装有把手(2010),所述陶瓷纤维保温炉(2002)为对开式两段螺旋硅碳棒辐射加热大气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大学,未经烟台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5850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