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向散射Mueller矩阵的可逆极分解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50209.7 | 申请日: | 2022-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03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 发明(设计)人: | 徐敏;解志能;林维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7/16 | 分类号: | G06F17/16;G06V10/42 |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陈晖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背向 散射 mueller 矩阵 可逆 分解 方法 | ||
1.一种背向散射Mueller矩阵的可逆极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背向散射Mueller矩阵的可逆极分解根据前向和后向路径二向色性矩阵和相位延迟矩阵的联系,将背向散射的Mueller矩阵转化成对称矩阵QM;
步骤二、通过QMG矩阵得到二向色性矩阵MD1;
步骤三、通过正交分解得到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
步骤四、再对特征向量进行排序,从而获得退偏矩阵MΔd及相位延迟矩阵MR1;
步骤五、由获得的退偏矩阵MΔd及相位延迟矩阵MR1得到偏振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向散射Mueller矩阵的可逆极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定义背向散射的Mueller矩阵为M=MD2MR2MΔdMR1MD1,其中MR1为前向路径的相位延迟矩阵,MD1为前向路径的二向色性矩阵,MΔd为退偏矩阵,MR2为后向路径的相位延迟矩阵,MD2为后向路径的二向色性矩阵;
根据背向散射中光路可逆的原理,将后向路径的二向色性矩阵和相位延迟矩阵用前向路径二向色性矩阵和相位延迟矩阵来表示
其中Q=diag(1,1,-1,1);
通过将背向散射的Mueller矩阵转化成对称矩阵,其中M'Δd=QMΔd=diag(d0,d1,-d2,d3),I是一个3x3的单位阵,δij是Kronecker函数,εijk是Levi-civita置换符号,R是相位延迟,是快轴的归一化斯托克斯矢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向散射Mueller矩阵的可逆极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确保矩阵QM对称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向散射Mueller矩阵的可逆极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利用及得到并从中获得二向色性矢量进而得到二向色性矩阵MD1和M',其中G=diag(1,-1,-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向散射Mueller矩阵的可逆极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通过和得到并对其进行正交分解得到特征值和相关特征向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向散射Mueller矩阵的可逆极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得到的特征向量进行排序,并得到MΔd和MR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向散射Mueller矩阵的可逆极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没有介质已知信息的情况下,在det(mR)=1前提下,采用总延迟R绝对值最小的策略,兼顾旋光ψ绝对值和线性相位延迟δ绝对值较小来确定顺序,从而获得MΔd和MR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未经温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5020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