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加热消除燃机火焰闪烁隐患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50161.X | 申请日: | 2022-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9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 发明(设计)人: | 黄雪成;李炼;王超;梁劲松;袁仕成;薛志刚;张先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深能源丰达电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C7/08 | 分类号: | F02C7/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加热 消除 火焰 闪烁 隐患 方法 | ||
1.自动加热消除燃机火焰闪烁隐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燃烧室二区火焰探测器上增设环管式加热器和温度测点,用于对火焰探测器壳体加热和温度监测;
S2:将检测的火焰探测器壳体的温度信号送入Mark-Ⅵe控制系统;
S3:利用Mark-Ⅵe控制系统程序预测燃机压气机排气露点值;
S4:通过控制程序智能判断是否需要投入火焰探测器加热器;
S5:如投入加热器,待火焰探测器升至一定温度或运行一段时间后,加热器自动退出运行,以防止加热器过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热消除燃机火焰闪烁隐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机压气机排气露点值计算过程如下;
S1:计算燃气轮机Lean-lean和预混燃烧模式下压气机排气边界水蒸汽分压力;
S2:利用压缩空气露点工程计算公式,计算压气机排气露点预测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热消除燃机火焰闪烁隐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智能投退控制程序判断方式:
S1:火焰探测器加热器投入判断信号a;
S2:火焰探测器加热器退出加热器判断信号a;
S3:火焰探测器加热器投入辅助判断信号b;
S4:火焰探测器加热器投退主控制程序;
S5:条件全部满足,火焰探测器加热器投入控制;
S6:火焰探测器外壳温度显示和加热器相关报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加热消除燃机火焰闪烁隐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焰探测器加热器投入控制条件如下:
余热锅炉处于热态,燃机压气机排气预测露点超过大气温度38.9℃时,且火焰探测器外壳温度未超过大气温度20℃时;或者火焰探测器加热器已投入运行;
火焰探测器外壳温度未超过燃机压气机排气预测露点20℃时;
燃机已点火,出现火焰;
燃机已点火,持续时间未超过30min;
燃机已选择自动模式。
5.自动加热消除燃机火焰闪烁隐患设备,基于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动加热消除燃机火焰闪烁隐患方法提出了自动加热消除燃机火焰闪烁隐患设备,包括火焰探测器主体(1)、加热器主体(2)和温度测点安装块(3),其特征在于:
火焰探测器主体(1),所述火焰探测器主体(1)安装在现有燃烧室二区中;
加热器主体(2),所述加热器主体(2)设置在火焰探测器主体(1)的外表面;
温度测点安装块(3),所述温度测点安装块(3)设置在火焰探测器主体(1)的外表面,且所述温度测点安装块(3)的外表面装配有温度测点主体(3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加热消除燃机火焰闪烁隐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主体(2)的外表面电性连接有第一电源线(201),且所述第一电源线(20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接线头(20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加热消除燃机火焰闪烁隐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主体(2)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一紧固螺栓(203),且所述加热器主体(2)通过第一紧固螺栓(203)与火焰探测器主体(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加热消除燃机火焰闪烁隐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测点安装块(3)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源线(302),且所述第二电源线(302)与温度测点主体(301)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线(30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接线头(303)。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加热消除燃机火焰闪烁隐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测点安装块(3)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二紧固螺栓(304),且温度测点主体(301)通过第二紧固螺栓(304)与温度测点安装块(3)固定连接,所述温度测点安装块(3)通过不锈钢卡箍与火焰探测器外壳固定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深能源丰达电力有限公司,未经惠州深能源丰达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5016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