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规模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方法及智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49324.2 | 申请日: | 2022-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49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俞欣然;李玉星;胡其会;王武昌;张林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B60P7/06;B60H1/32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257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规模 天然气 水合物 储运 方法 智能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规模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方法及智能装置,涉及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领域,包括车厢,车厢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制冷组件和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顶部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储运罐本体,车厢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储运罐本体相适配的夹持组件,制冷组件的表面设置有防尘组件;本发明小规模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智能装置,通过在车厢的内腔增设支撑组件和夹持组件达到位移和定位的目的,通过在制冷机本体的表面增设防尘组件达到防尘的目的;本发明小规模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方法,操作简单便捷,在不运输储运罐本体时,可将支撑组件从车厢的内腔卸下,有效减小夹持组件的占用空间,以便车厢运输其他物品,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小规模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方法及智能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因此被称为“可燃冰”、“固体瓦斯”和“气冰”。 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或陆域永久冻土中,其燃烧后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远小于煤、石油等,且储量巨大,因此被公认为石油等的接替能源。可燃冰不是冰,而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微观结构为笼型的化合物。
目前,天然气水合物在低温常压下长期储存并运输,现有公告号 CN212204003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车载天然气水合物运输储罐,该便携式车载天然气水合物运输储罐,在使用过程中,可将储罐放置于常规常温运输车内,即可实现冷链运输天然气水合物,避免了单独制造天然气水合物冷链运输车的高成本,提高了天然气水合物储运的经济性、安全性、便捷性,但是,该便携式车载天然气水合物运输储罐在运输时没有设置夹持机构对其进行定位,导致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晃动的现象,并且,因冷链运输车长时间行驶在路途中,制冷机的进风口易堆积大量的灰尘或絮状物,从而影响制冷机的制冷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小规模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方法及智能装置,通过在车厢的内腔增设支撑组件和夹持组件达到位移和定位的目的,并且优化夹持组件的直径,以最低的成本满足夹持需求,通过在制冷机本体的表面增设防尘组件达到防尘的目的,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小规模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智能装置,包括车厢,所述车厢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制冷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储运罐本体,所述车厢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储运罐本体相适配的夹持组件,所述制冷组件的表面设置有防尘组件;
所述车厢的一端铰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箱门,所述车厢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有保温板;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在所述车厢内腔的底部至少设置三个,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底板相互接触,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置物槽,所述置物槽的内壁面胶合有橡胶座,所述储运罐本体的底部与置物槽内腔的底部接触,所述保温板内壁面两侧的底部均水平固定连接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的底部与底板接触;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保温板内壁面两侧的固定夹板,所述固定夹板与储运罐本体的数量相等,所述固定夹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固定夹板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活动杆,位于所述储运罐本体表面的两个活动杆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U形架,所述U形架表面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U形架表面的贯穿孔的内壁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调节柱的表面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安装在贯穿孔内,所述调节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调节柱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夹板,所述活动夹板与固定夹板分别位于储运罐本体外表面的两侧,且所述活动夹板与固定夹板朝向储运罐本体的一侧均呈圆弧状结构并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另一侧与储运罐本体贴合;
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U形架相适配的凸块,所述凸块与活动杆相互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493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