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距离烟雾检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48049.2 | 申请日: | 202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8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广遇;邱才明;密铁宾;兰军;李芬;拾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才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20/10 | 分类号: | G06V20/10;G06V10/774;G06V10/764;G06T7/90;G06T5/5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陈秋霞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距离 烟雾 检测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距离烟雾检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其中的方法包括:采集待检测图像,并基于暗通道去雾算法对待检测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得到去雾后图像;将去雾后图像输入训练后的目标检测模型中进行处理,以便确定去雾后图像中是否包括烟雾图像,如是则获取去雾后图像中的预判有烟区域;将预判有烟区域输入分类器中进行处理,以便再次确定预判有烟区域内是否包括烟雾图像,如是则在待检测图像中标记出与其对应的预判有烟区域,得到标记后图像;根据标记后图像、预判有烟区域的尺寸信息及其在去雾后图像中的位置信息进行烟雾报警。本发明的烟雾检测准确率高,适用于森林等场景进行远距离烟雾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远距离烟雾检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森林火灾造成的重大灾害使国家对预防森林火灾极度重视。传统检测火灾的方法是基于指定点的传感器,例如使用包括烟雾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的烟雾检测系统以及使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系统来判断火灾情况,但是这类方法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上述检测系统所使用的传感器必须安装在着火点附近,不但安装位置要求极其严格,此外,长时间安装后,传感器容易受损且不易被察觉。另外,对于森林火灾的检测,由于是大型室外场景的缘故,温湿度传感器以及烟雾传感器等传感器分布并不均匀,导致其进行火灾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
此外,火灾在发生时往往伴随有光、热、烟雾等现象,但是在野外森林场景中,光与热现象并不能很好地作为被检测的目标,而烟雾在火灾成型之初就已经产生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警作用,因而基于烟雾进行火灾检测的效果较好。但是,烟雾作为流体,检测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由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能够通过检测图像序列中是否出现了烟雾,而判断指定位置是否产生烟雾,从而可以高效地解决在图像监控的一系列场景中烟雾产生时的各种状况。但是,在使用现有的图像检测技术识别烟雾以进行火灾预警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a.现有的火灾示警研究一般都是基于室内场景或者是市区场景,检测距离较近,烟雾与火焰特征较明显,使其适用场景有限制;同时,在完成图像采集的基础上,现有技术大多使用传统图像算法对图像(如Two-Stage的Faster R-CNN或单阶段的YOLOv5网络)进行分析和识别,对图像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单个设备有效覆盖范围较小,不适用于森林等大型场景;
b.在进行远距离森林火灾检测的过程中,监控场景中的树木较多,容易出现烟雾遮挡及水汽较重等问题,导致图像序列中的烟雾特征不清晰,容易出现误检的问题,导致无法正确识别烟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距离烟雾检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距离烟雾检测方法,包括:
采集待检测图像,并基于暗通道去雾算法对所述待检测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得到去雾后图像;
将所述去雾后图像输入训练后的目标检测模型中进行处理,以便确定所述去雾后图像中是否包括烟雾图像,如是则获取所述去雾后图像中的预判有烟区域,然后获取所述预判有烟区域的尺寸信息及其在所述去雾后图像中的位置信息;
将所述预判有烟区域输入分类器中进行处理,以便再次确定所述预判有烟区域内是否包括烟雾图像,如是则在所述待检测图像中标记出与其对应的预判有烟区域,得到标记后图像;
根据所述标记后图像、所述预判有烟区域的尺寸信息及其在所述去雾后图像中的位置信息进行烟雾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才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才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480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