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字化的隧道微扰动施工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47610.5 | 申请日: | 2022-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2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蒋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E21D9/093 | 分类号: | E21D9/093;E21D9/00;E21F17/18 |
| 代理公司: | 重庆纵义天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2 | 代理人: | 曾娟 |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字化 隧道 扰动 施工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数字化的隧道微扰动施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同一隧道的不同位置处设置多个探测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地铁穿越隧道时的目标地表参数,所述目标地表参数基于设置于同一隧道不同位置处的探测器得到;
将所述目标地表参数输入目标网络模型中,得到预测的埋深深度;
基于所述预测的埋深深度确定沉降参数,并基于所述沉降参数确定施工扰动状态,所述施工扰动状态用于确定施工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化的隧道微扰动施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预测的埋深深度确定沉降参数,并基于所述沉降参数确定施工扰动状态,所述施工扰动状态用于确定施工方案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预测的埋深深度与实际埋深深度之间的差值,将所述差值作为所述沉降参数;
基于所述沉降参数确定施工扰动状态,所述施工扰动状态用于确定施工方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数字化的隧道微扰动施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沉降参数确定施工扰动状态,所述施工扰动状态用于确定施工方案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沉降参数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内;
若是,则确定不处于施工扰动状态,继续以当前施工参数进行施工操作;
若否,则确定处于施工扰动状态,并基于目标地表参数对所述当前施工参数进行调整,以基于调整后的施工参数进行施工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数字化的隧道微扰动施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处于施工扰动状态,并基于目标地表参数对所述当前施工参数进行调整,以基于调整后的施工参数进行施工操作的步骤,包括:
获取预设调整曲线,所述预设调整曲线包括预设地表参数与预设施工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地表参数从所述预设调整曲线中确定对应的施工参数,并基于确定的施工参数继续进行施工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化的隧道微扰动施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地铁未穿越隧道时的地表训练参数和对应的埋深深度训练参数;
将所述地表训练参数输入地表参数生成网络和地表参数鉴别网络中,得到地表目标参数;
将所述埋深深度训练参数输入埋深深度生成网络和埋深深度鉴别网络中,得到埋深目标深度;
计算损失函数,所述损失函数包括所述地表训练参数和所述地表目标参数之间的损失,以及所述埋深深度训练参数和所述埋深目标深度之间的损失;
以损失函数变小为目标训练所述网络模型,直至训练满足要求,得到目标网络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化的隧道微扰动施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地铁穿越隧道时的目标地表参数,所述目标地表参数基于设置于同一隧道不同位置处的探测器得到的步骤,包括:
获取多个初始地表参数,所述多个初始地表参数是由各探测器采集得到;
选取所述多个初始地表参数中的最大地表参数和最小地表参数;
利用所述最大地表参数和最小地表参数对其余初始地标参数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地表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数字化的隧道微扰动施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最大地表参数和最小地表参数对其余初始地标参数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地表参数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最大地表参数和所述最小地表参数之间的地表参数差值;
根据所述地表参数差值调整各其余初始地表参数;
将调整后的其余初始地表参数的平均值作为目标地表参数。
8.一种基于数字化的隧道微扰动施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地铁穿越隧道时的目标地表参数,所述目标地表参数基于设置于同一隧道不同位置处的探测器得到;
输入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地表参数输入目标网络模型中,得到预测的埋深深度;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预测的埋深深度确定沉降参数,并基于所述沉降参数确定施工扰动状态,所述施工扰动状态用于确定施工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4761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寿命膜电极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阻隔塑料瓶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