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生物质气化系统的蓄热罐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43540.6 | 申请日: | 2022-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3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照;廖祥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迪能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75000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物 气化 系统 蓄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质气化系统的蓄热罐,该蓄热罐包括罐本体及换热组件,罐本体分为蓄热部分及换热部分,蓄热部分填充有蓄热物,换热组件包括换热件及换热盘管,换热件置于换热部分内,换热件的相对两端用于与生物质气化系统相连,换热盘管延伸至蓄热部分内。上述蓄热罐通过将罐本体与换热组件集成一体,罐本体的蓄热部分放置蓄热物,换热部分设置换热组件,换热组件与生物质气化系统连通,使得生物质气化系统中所产生的热能能够在较低热损失下,将热能传递给蓄热物,储存起来,可大大地降低热损失,并且通过换热盘管的作用,将热能均匀地散发至蓄热部分内,蓄热效果较好,均匀,能够便于热传递,将热能储存起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气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物质气化系统的蓄热罐。
背景技术
生物质气化是指在一定的热力学条件下,借助于空气部分(或者氧气)、水蒸气的作用,使生物质的高聚物发生热解、氧化、还原重整反应,最终转化为一氧化碳、氢气和低分子烃类等可燃气体的过程,在气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热量,可以回收利用。
蓄热系统是指采用适当的方式,利用特定的装置,将暂时不用或多余的热量通过一定的蓄热材料储存起来,需要时再释放出来加以利用的系统。其中,特定的装置指的就是蓄热罐,通过在蓄热罐中设置蓄热材料,将热能储存起来。目前,可以将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自然能源转换为热能,通过蓄热罐储存起来。同理地,也可以通过蓄热技术,将生物质气化系统所产生的热能储存起来,使得生物质能能够根据情况,具有更多变通的使用方式。
专利CN201810034908.2公开了一种电力调峰燃气热电联产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通过高温蓄热罐、低温蓄热罐与烟气换热器的作用,将热量进行置换后,使热能储存在蓄热罐中,当使用时,再反向输出。
专利CN202120664960.3公开了一种基于低谷电价的电锅炉耦合蓄热罐供热系统,电锅炉通过换热器与蓄热罐相连,使热量通过换热器储存在蓄热罐中。
综上,上述的传统技术中,蓄热罐与换热器均是分开的两个独立设备,存在着在换热过程中的热损失,而且需要储存较多的蓄热材料,便于换热过程中的输送,又会导致部分的热损失在输送管道中,整体的热损失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生物质气化系统的蓄热罐,解决上述传统的问题,其蓄热罐和换热器为一体设置,可大大地降低热损失,且蓄热效果好,便于将热能储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生物质气化系统的蓄热罐,包括罐本体及设置在所述罐本体内的换热组件,所述罐本体分为蓄热部分及换热部分,所述蓄热部分填充有蓄热物,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件及换热盘管,所述换热件置于所述换热部分内,所述换热件的相对两端用于与生物质气化系统相连,所述换热盘管延伸至所述蓄热部分内。
优选地,所述蓄热物为熔盐或者热煤油。
优选地,所述蓄热物还包括若干鹅卵石,各所述鹅卵石均匀填充至所述蓄热部分内,各所述鹅卵石之间具有填充间隙,所述熔盐或者热煤油填充至所述填充间隙内。
优选地,所述换热件包括换热本体及自所述换热本体向上延伸的换热翅片,所述换热本体上设有热流流入通道、流通通道、热流流出通道、盘管流出孔及盘管流入孔,所述热流流入通道为从小逐步增大设置,所述流通通道与所述换热部分的底部连通,所述热流流出通道为方形状设置,所述盘管流出孔设于所述热流流入通道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换热盘管的入口连通,所述盘管流入孔设于所述热流流出通道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换热盘管的出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热流流入通道与所述热流流出通道之间设有阻隔板。
优选地,所述换热翅片为垂直于所述换热本体的上部设置,各所述换热翅片之间具有换热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迪能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迪能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435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