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39657.7 | 申请日: | 202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9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樊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樊浩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02;B08B1/00;B08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一种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带有显示屏的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顶板与底板,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透明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两侧;装置箱,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的上端,其中,所述装置箱内通过升降机构安装有透明升降板,所述顶板的上端设有与透明升降板配合的滑槽;喷管,安装在所述透明升降板的下端,其中,所述喷管的外壁上安装有多个朝向显示屏的喷嘴;本发明可以防止显示屏在不使用时被空气中的灰尘污染,进而保证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并且还能自动对充电桩本体的显示屏进行清理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在充电桩的使用中,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智能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这些操作一般都是在显示屏上进行观看操作。
充电桩一般都安装在室外,有些甚至直接安装在路边,于是充电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显示屏容易被空气中的灰尘污染,然后在使用者的手指触摸后,污染则会更加严重,从而影响充电桩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桩显示屏容易被灰尘污染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带有显示屏的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顶板与底板,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透明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两侧;装置箱,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的上端,其中,所述装置箱内通过升降机构安装有透明升降板,所述顶板的上端设有与透明升降板配合的滑槽;喷管,安装在所述透明升降板的下端,其中,所述喷管的外壁上安装有多个朝向显示屏的喷嘴,所述透明升降板的下端安装有位于喷管下端的条形板,所述条形板的侧壁设有抵在显示屏表面的毛刷。
为了方便对充电桩本体上的显示屏进行隔离防灰,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装置箱内的驱动电机,其中,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滑块,所述螺纹滑块滑动连接在装置箱的内壁上,所述透明升降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在螺纹滑块的下端。
为了自动清理显示屏上的灰尘,优选地,所述螺纹滑块的侧壁设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一滑道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所述第一活塞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抵在装置箱内壁的顶块,所述装置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弧面凸块,其中,所述第一滑道内设有延伸至螺纹滑块外壁的第一吸气管与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的末端与喷管固定连接并连通。
为了提升清理显示屏上灰尘的效果,优选地,所述透明升降板的下端侧壁设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内滑动连接有抖动滑块,其中,所述喷管与条形板均固定连接在抖动滑块上,所述抖动滑块与第二滑道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弹性连接。
为了无需人工对透明升降板进行控制,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前端面设有第三滑道,所述第三滑道内滑动连接有缓冲板,其中,所述缓冲板与第三滑道的内壁之间通过缓冲弹簧弹性连接;所述缓冲板的前端面安装有开关,所述开关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为了保证充电桩本体的工作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散热箱,其中,所述散热箱的两侧均设有散热槽,两组所述散热槽内均安装有散热风扇与防尘网,所述充电桩本体内设有延伸至散热箱内的导热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樊浩,未经樊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96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