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iniLED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38822.7 | 申请日: | 2022-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85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宇琦;叶旭华;巫殷伟;李健林;张昌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肖珍 |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miniled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1.一种MiniLED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光膜,包括至少一层反射单元层,所述反射单元层包括层叠设置的高折射层和低折射层,所述高折射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低折射层的折射率;
微结构扩散膜,层叠设置于所述反光膜的出光侧;
背光灯板,包括电路基板和多个MiniLED芯片;所述多个MiniLED芯片间隔排布于所述电路基板;所述多个MiniLED芯片与所述反光膜相对且间隔设置;和
反射片,以避开所述多个MiniLED芯片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朝向所述反光膜一侧;所述反射片与所述反光膜相对且间隔设置以形成混光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niLED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膜,包括至少一层高折射层和至少一层低折射层;所述至少一层高折射层的总层数与所述至少一层低折射层的总层数相同,所述高折射层与所述低折射层交替层叠设置,形成至少一层所述反射单元层;所述反光膜的入光侧为所述高折射层;所述反光膜的出光侧为所述低折射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niLED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膜,包括至少两层高折射层和至少一层低折射层;所述至少两层高折射层的总层数比所述至少一层低折射层的总层数多一层,所述高折射层与所述低折射层交替层叠设置,形成至少一层所述反射单元层;所述反光膜的入光侧及出光侧均为所述高折射层。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MiniLED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层的厚度为(1+2k)*λ/4,其中λ为光波在高折射层中波长,k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niLED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的边缘与所述MiniLED的边缘间隔设置;将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反射片的边缘与所述MiniLED的边缘之间的区域定义为开口区域;所述MiniLED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层白油墨层;所述至少一层白油墨层设置于所述开口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2-3或5任一项所述的MiniLED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扩散膜包括基膜和第一微结构层;所述第一微结构层设置于所述微结构扩散膜朝向所述反光膜一侧;所述第一微结构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微棱镜或阵列排布的多个微棱锥;或者
所述微结构扩散膜包括基膜、第一微结构层和第二微结构层;所述第一微结构层设置于所述微结构扩散膜朝向所述反光膜一侧;所述第二微结构层设置于所述微结构扩散膜背向所述反光膜一侧;所述第一微结构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微棱镜;所述第二微结构层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微棱镜;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2-3或5任一项所述的MiniLED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MiniLED芯片用于发射蓝光;所述MiniLED背光模组还包括颜色转换层,所述颜色转换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微结构扩散膜的出光侧,用于将入射的蓝色背光转变为白色背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MiniLED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转换层为量子点膜或荧光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MiniLED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亮膜,所述增亮膜设置于所述颜色转换层背向所述反光膜一侧。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MiniLED背光模组;和
液晶面板;
其中,所述MiniLED背光模组的增亮层朝向所述液晶面板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882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