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孢白僵菌Bb1003及其介导合成纳米银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636439.8 | 申请日: | 2022-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16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宁;冯翠萍;李维宏;刘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3/00;B22F9/24;B22F1/054;B82Y30/00;B82Y40/00;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晋中市思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22 | 代理人: | 胡晓军 |
| 地址: | 030801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球孢白僵菌 bb1003 及其 合成 纳米 方法 | ||
一株球孢白僵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球孢白僵菌合成纳米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材料是指其组成单元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尺寸介于1nm-100 nm范围之间的材料。纳米银是指晶粒金属银尺寸为1-100nm。近年来,因其小尺寸而赋予的独特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特性,在各个领域如生物医学、光学、磁学、农业及环境等均有广泛应用。
人类对银的认识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银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在自然界中有单质存在,但绝大部分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银矿石中。银的理化性质均较为稳定,导热、导电性能很好,质软,富延展性,其反光率极高,可达99%以上,有许多重要用途。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级银单质展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生物学性质,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纳米材料之一。
目前纳米银的合成主要采取传统的合成方法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但随着工业上对纳米银的需求的增加,传统的合成纳米银的技术也逐渐暴露出其缺陷。物理法利用物理法生产银纳米材料和金纳米材料,虽然具有反应原理简单,获得产物杂质少、纯度高等优点,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首先其所需要求较为苛刻,生产成本昂贵,且获得产品较为单一。化学法是一种需要较多还原剂的方法,这些还原剂不仅具有较强的毒性,并且价格昂贵,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随着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纳米银的合成方法也需向着经济、简便、高效、绿色无毒、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因此生物法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合成纳米粒子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由于微生物具有分布广、易培养、繁殖快等优点,作为天然的生物材料用于纳米银的胞内或胞外可控合成研究具有极大的潜力。截至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自然界中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内的多种微生物都可合成纳米银,如细菌、酵母和真菌等,它们都具有在细胞内或者细胞外合成纳米银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株球孢白僵菌Bb1003及其介导合成纳米银的方法,其目的在于符合绿色发展原则,低成本、高效快速、无毒污染、绿色环保的合成纳米银。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球孢白僵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农业大学,未经山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64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温室大棚无土栽培的培育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密肋楼盖结构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