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绷带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36338.0 | 申请日: | 202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8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李英;甄君;程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3/00 | 分类号: | A61F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谢倾佳 |
地址: | 519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绷带 | ||
本发明涉及医用绷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医用绷带,包括:依次叠放的第一带体、第二带体,以及第三带体;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带体和所述第三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带体上朝向所述第三带体的表面具有间隔分布的多条凹槽。可一次性缠绕绑扎即可,节省操作时间,且能有效提高绷带在绑扎后淋巴液的流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绷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绷带。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淋巴水肿患者的消肿技术,基本采用绷带对水肿部位进行绑扎,绑扎操作一般需要通过依次缠绕或套上不同的材料(如袖套、棉垫,以及绷带等)来绑扎水肿部位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达到良好的消肿效果;但该操作复杂,使用到的产品种类繁多,并且操作的难度较大;对患者居家自我操作的门槛较高;同时现有的绷带在绑扎过程中淋巴液流动的效果不佳,以至于没有良好的消肿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力绷带,可一次性缠绕绑扎即可,节省操作时间,且能有效提高绷带在绑扎后淋巴液流动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绷带,包括:依次叠放的第一带体、第二带体,以及第三带体;所述第一带体和所述第二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带体和所述第三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带体上朝向所述第三带体的表面具有间隔分布的多条凹槽。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医用绷带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第一带体、第二带体,以及第三带体固定在一起,可避免了需要依次在水肿部位缠绕第三带体、第二带体,以及第一带体,只需通过一次性缠绕即可;又在第二带体上设置多个凹槽,使得在绑扎绷带后,能有助于淋巴液的汇集和流动,提高消肿效果。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凹槽的槽宽和槽深均为3mm至6mm;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凹槽之间相距10mm至30mm。将每个凹槽的深度和宽度设置在3mm至6mm,可保证第二带体在绑扎后位于凹槽中的皮肤的所受的压力较小,有助于淋巴液汇集至凹槽并通过凹槽运出水肿部位,提高消肿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带体、所述第二带体,以及所述第三带体的厚度之和为5mm至10mm。该厚度能保证绑扎后的良好透气性和绑扎后能不会对肢体活动造成太大的影响,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带体的宽度为100mm至150mm;多条所述凹槽均沿所述第二带体的宽度方向布设,且多条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带体的延伸方向等距间隔分布。宽度太小会使得在绑扎的过程中需要缠绕很多圈才能绑扎完水肿部位,宽度太大则不能很好的适应不规则的水肿部位,且宽度太大还不便于运输和携带,将该宽度值设置在合适的100mm至150mm不仅能减少缠绕的圈数还能保证适应不同形状的水肿部位,且便于运输和携带,进而提高绑扎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带体、所述第二带体,以及所述第三带体通过缝制和/或胶水粘接在一起。采用缝制和/或胶水粘接实现将三者固定在一起,该操作简单同时还能保证固定连接的强度要求,而且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缝制的走线为多条,且每条所述走线对应分布在两条相邻所述凹槽之间的所述第二带体上。走线沿两个凹槽的间隙分布,避免了走线需要跨过凹槽,进而使得凹槽的深度降低,最终影响消肿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带体包括:多根弹性捻线呈经纬线分布编织而成。具体的,该弹性捻线由涤纶高弹丝组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能承受较大的拉力;呈经纬线分布编织是指将多根弹性捻线分成相互垂直的两组弹性捻线,两组弹性捻线相互编织形成第一带体。能保证第一带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拉力要求,同时提高第一带体的强度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63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