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胶类中药提取液浓缩工艺及控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36161.4 | 申请日: | 2022-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6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 发明(设计)人: | 马善恒;马号;唐永红;张友飞;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东健药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K13/00 | 分类号: | G01K13/00;G01N11/00;G01N21/84;G01N21/25;G05B19/418;G06V20/68 |
| 代理公司: | 衡阳雁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1 | 代理人: | 龙腾 |
| 地址: | 4214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提取 浓缩 工艺 控制系统 | ||
胶类中药提取液浓缩工艺及控制系统,涉及中药生产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在浓缩开始前通过获取待浓缩药液的温度、粘度以及初始图像,利用图像分析技术获取药液图像的色相及明度值,结合待浓缩药液的温度、粘度、色相与明度值设定与药液特性相适应的浓缩工艺参数,并在浓缩过程中周期性获取药液的温度、粘度以及过程监测图像,以及根据过程监测图像与初始图像的色差以及药液粘度差值变化调整后续浓缩工艺参数,由于本发明是根据药液特性及其变化状态来动态设定工艺参数,工艺参数设定策略更合理并具有自适应性,浓缩工艺参数能够随药液浓缩过程的物理特性变化而动态调整,能够更好地适应药液特性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及品质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生产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类中药提取液浓缩工艺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阿胶与龟甲胶为常见的市售胶类中药产品,胶类中药产品通常是由原料经水煎煮获得提取液,再将提取液浓缩及冷却成型制得胶块,其中,提取液的浓缩是影响胶块品质的关键工序之一。
目前工厂中大多是采用常压搅拌或者真空双效浓缩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线工人需要密切关注提取液的形貌变化,对工人的工作经验要求较高,产品质量及品质一致性较难保证。为减少对人的依赖,一些工厂对传统的提取液浓缩车间进行了自动化改造,通过引入PID控制系统严格、精准控制浓缩工艺参数,减少了人工判断与控制导致的误差,以期能够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及品质一致性。但由于胶类中药产品所用原料品质存在差异,例如不同批次的原料在产地、存放时间等方面都有可能不同,这些不同极有可能导致在相同加工条件下获得的提取液的物理特性不同,进而导致采用同一PID控制方案所生产得到的不同批次的产品品质仍存在一定差异,也就是说,现有的PID控制方案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批次原料特性不同所导致的产品一致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胶类中药提取液浓缩工艺,以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及品质一致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胶类中药提取液浓缩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于浓缩过程开始前:
1.获取待浓缩药液的初始温度、初始监测图像及初始粘度;
2.确定初始监测图像的色相及明度值;
3.根据初始温度、初始粘度、色相及明度值设定浓缩工艺参数,所述浓缩工艺参数包括浓缩温度、保温时间及压强;
于浓缩过程中:
4.间歇性获取药液的当前监测图像、当前温度及粘度;
5.确定当前监测图像的色相及明度值,根据药液的当前温度与粘度确定其对应初始温度的等效粘度;
6.计算等效粘度与初始粘度的差值并根据下式计算当前监测图像与初始监测图像的色差值:
ΔE=[(ΔL*)2+(Δa*)2+(Δb*)2]1/2;
上式中,ΔE表示色差值,L*表示明度,a*和b*表示色相,a*表示红—绿轴,正值表示红,负值表示绿;b*表示黄—蓝轴,正值表示黄,负值表示蓝;
7.根据步骤6中计算得到的色差值及粘度差值重新设定浓缩工艺参数。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浓缩过程开始前获取待浓缩药液温度及浓缩过程中获取药液当前温度时:
分别获取表层药液、中间层药液及底层药液的温度,并将根据下式计算得到的温度值作为待浓缩药液温度及药液当前温度:
T=p1* (Ta+Tc)+p2*T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东健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东健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61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