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哈茨木霉ZL-811、菌剂、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630642.4 申请日: 2022-06-06
公开(公告)号: CN115232753B 公开(公告)日: 2023-06-16
发明(设计)人: 李哲;王雯雯;崔婷婷;张豪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A01N63/38;A01N25/08;A01P21/00;A01P3/00;B09C1/10;C12R1/885
代理公司: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代理人: 张晓鹏
地址: 250014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哈茨木霉 zl 811 菌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ZL‑811、菌剂、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菌株于保藏于2021年9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238,保藏地址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耐盐性、耐热性,并表现出优异的石油烃降解性能,尤其适合石油污染的盐碱土壤的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和修复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哈茨木霉ZL-811、菌剂、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盐碱地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无论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滩涂围垦产生的滨海盐碱地和内陆盐碱地均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如国家级农高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的盐碱地分布广泛。此外,黄河三角洲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石油开采、试油、洗井、油井大修、堵水、松泵、下泵等井下作业和油气集输过程中,均有原油洒落于地面,造成石油污染。石油污染将破坏土壤的结构,改变营养成份的可利用性,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降低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严重威胁着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安全。

目前,盐碱土壤的改良技术已由以水利工程为依托的物理化学手段向生物修复转变,但以植物为主体的生物修复技术受到耐盐植物种类、植物生长周期等因素的限制。近年来,微生物修复在盐碱地修复中逐渐得到重视,微生物菌剂可以改善植物根际环境,减轻盐分对作物生长的抑制作用,达到改良盐碱土壤的目的。但是,现有的微生物的耐盐活性和石油烃降解能力难以满足要求,对于石油污染的盐碱地的修复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ZL-811、菌剂、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菌株分离于黄河三角洲区域的石油污染盐碱土壤,具有菌落生长速度快、产厚垣孢子量大、对盐碱环境适应性强、能够降解石油污染物等特点,可显著促促进植物的耐盐性,而且其菌剂具有盐碱土壤改良和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ZL-811,该菌株于保藏于2021年9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238,保藏地址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包括所述哈茨木霉ZL-811孢子和载体,哈茨木霉ZL-811孢子负载于载体上。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所述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哈茨木霉ZL-811孢子液与载体混合均匀,干燥粉碎,即得菌剂。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所述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ZL-811或所述微生物菌剂在盐碱土壤修复或/和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或,所述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ZL-811或所述微生物菌剂在盐胁迫条件下促进植物种子萌发或促进植物幼苗生长中的应用;

或,所述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ZL-811或所述微生物菌剂在田间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上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1)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238的哈茨木霉ZL-811菌株,菌落生长速度快、对盐碱环境适应性强,可以显著促进植物种子和幼苗在盐碱土壤的萌发和生长,促进植物的耐盐性,可用于改善土壤盐碱性。

(2)哈茨木霉ZL-811菌株能够高效降解石油烃污染物,14d的总石油烃降解率达到61.27%,可用于石油污染物的治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06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