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小儿的手持式喉部痰液吸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29646.0 | 申请日: | 202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7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林;焦永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市新图新夏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30 | 代理人: | 张伟彦 |
地址: | 277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小儿 手持 喉部 吸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小儿的手持式喉部痰液吸取装置,包括外壳、集痰罐、吸痰球和手柄座,所述外壳与手柄座连为一体且其内部均为空腔结构,外壳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电动螺杆,电动螺杆上螺纹传动设有导座,导座滑动在外壳的内壁一侧,且其另一端上连接有支管,支管滑动在外壳内,且支管外露的端部上卡接有所述吸痰球,外壳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后盖,后盖的一侧在外壳内设有集痰盒,集痰盒为“凹”型结构且其内部卡接有所述集痰罐,手柄座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开关盒。本发明不仅能够方便调节吸痰的位置,而且还能对吸取的痰液进行回收处理,降低与他人感染的风险,此外,还能方便地对组件进行维护更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小儿的手持式喉部痰液吸取装置。
背景技术
吸痰是指经咽部、喉部等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和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对儿童喉部吸痰是很常见的操作,目前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雾化器雾化治疗,另一种是人工通过电动吸引器将痰液吸出,后者更为高效,在吸痰过程中,对于如何调控喉部组件伸入的深度,痰液吸出后的处理等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故此,我们亟需设计一种用于小儿的手持式喉部痰液吸取装置来解决所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小儿的手持式喉部痰液吸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小儿的手持式喉部痰液吸取装置,包括外壳、集痰罐、吸痰球和手柄座,所述外壳与手柄座连为一体且其内部均为空腔结构,外壳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电动螺杆,电动螺杆上螺纹传动设有导座,导座滑动在外壳的内壁一侧,且其另一端上连接有支管,支管滑动在外壳内,且支管外露的端部上卡接有所述吸痰球,外壳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后盖,后盖的一侧在外壳内设有集痰盒,集痰盒为“凹”型结构且其内部卡接有所述集痰罐;
手柄座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开关盒,并且在其内壁之间焊有横轴,横轴上弹性滑动有电机架,电机架上通过螺丝安装有风机,手柄座的另一侧侧壁上通过滑块滑动设有插条,插条插于电机架外露的端部内并挡于风机的外侧,滑块弹性滑动在手柄座的侧壁上;
集痰罐与两侧的吸痰球和风机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吸痰管和第二吸痰管且均通过插接固定,第一吸痰管贯穿于支管并与之通过卡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侧盖,后盖与外壳之间通过插接固定,侧盖与外壳之间通过轴连接转动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管的两侧侧壁上均设有与之连为一体的导块,外壳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壁槽,导块滑动在壁槽的内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一侧内壁上嵌有旋转马达,旋转马达的输出轴端部上转动有收卷轮,第一吸痰管绕卷在收卷轮上。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顶壁上开设有导槽,导座的端部处通过轴连接转动设有导轮,导轮滚动在导槽内。
优选的,所述集痰盒的一侧内壁上焊有支板,集痰罐架于支板上。
优选的,所述插条的宽度小于电机架的宽度,且大于风机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手柄座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壁之间焊有竖轴,滑块焊接在插条的侧壁上且滑动在竖轴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吸痰球与支管进行连接,支管上设置导座和导块,导座随电动螺杆的驱动而向外或向内移动,从而使得吸痰球能够适当地调节伸入喉部的长度,另外,在吸痰球与风机之间设置吸痰管,吸痰管连接到集痰罐上,通过风机的吸力,将痰液吸入集痰罐内,吸痰后可直接弃置集痰罐,同时,通过掀开侧盖,将吸痰管等组件进行更换,降低与他人感染的风险,此外,风机安装在电机架上,将其安装在手柄座内,利用插条对电机架进行定位,可以方便地对风机进行维护。本发明不仅能够方便调节吸痰的位置,而且还能对吸取的痰液进行回收处理,降低与他人感染的风险,此外,还能方便地对组件进行维护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未经枣庄市妇幼保健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296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