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束流射程质量保证快速探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20776.8 | 申请日: | 2022-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1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 发明(设计)人: | 赵祖龙;徐治国;毛瑞士;胡正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T1/29 | 分类号: | G01T1/29;A61N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朱燕鸥 |
| 地址: | 730013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程 质量保证 快速 探测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束流射程质量保证快速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探测器,所述探测器用于对不同能量的粒子束流进行射程测量;
数据采集电子学,所述数据采集电子学包括数据采集电子学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数据采集电子学壳体内的多通道微电流数字化读出电子学和辅助功能电子学,所述多通道微电流数字化读出电子学用于对所述探测器检测的信号进行放大和采集,所述辅助功能电子学用于对所述探测器提供工作电压、电压反馈以及进行温湿度监测;
上位机,所述上位机与所述数据采集电子学之间信号连接,用于对所述信号进行处理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流射程质量保证快速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包括探测器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探测器壳体内的电极组件,所述探测器壳体的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有入射窗和出射窗,束流从所述入射窗射入并从所述出射窗射出,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多个单元电极,多个所述单元电极沿着所述探测器壳体的长度方向堆叠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束流射程质量保证快速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块所述单元电极包括一块极板和一块水等效体材料板,所述极板与所述水等效体材料板相互叠置且固定在一起,所述极板同时具有高压极和信号极的功能,所述水等效体材料板用于损耗所述束流的能量,所述极板包括板材框架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板材框架内的两层双面镀铝聚酰亚胺膜,两层所述聚酰亚胺膜分别粘合在所述板材框架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束流射程质量保证快速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框架上还设有两个流气槽,两个所述流气槽用于两层聚酰亚胺膜间气隙的空气流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束流射程质量保证快速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等效体材料板采用1mm~3mm厚的有机玻璃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流射程质量保证快速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壳体包括前端面、后端面、顶板以及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入射窗和出射窗分别设在所述前端面和后端面上,所述入射窗和出射窗的中心位置沿着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设有竖直定位线和水平定位线,所述竖直定位线依次绕过所述顶板,所述水平定位线依次绕过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竖直定位线和水平定位线用于束流激光的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束流射程质量保证快速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上还设有两个微矩形连接器输出接口、两个SHV高压接口和一个四芯连接器输出接口,两个所述微矩形连接器接口用于探测器检测到的束流信号的输出,两个SHV高压接口分别为一个高压输入接口和一个高压反馈接口,所述四芯连接器接口用于探测器内部的传感器信号输出,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探测器内的温度、湿度以及气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流射程质量保证快速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采集电子学壳体与所述探测器壳体的前侧板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流射程质量保证快速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电子学壳体上设有一个二个微矩形连接器输入接口、一个SHV高压接口、一个四芯连接器接口、一个D型USB接口、一个三芯连接器接口、三个LEMO接口和一个以太网网络接口,两个所述微矩形连接器输入接口用于探测器检测的束流信号的输入,一个SHV高压接口用于为探测器输出工作电压,一个四芯连接器接口用于探测器传感器信号输入,一个D型USB接口用于辅助功能电子学和上位机进行通讯;一个三芯连接器接口为电子学电源接口;三个LEMO接口用于外部触发和时钟接口;一个以太网网络接口用于多通道微电流数字化读出电子学和上位机进行通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2077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