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捕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17740.4 | 申请日: | 202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0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其荣;袁亮;甘霖;喻江涛;刘舒巍;张晓辉;彭双群;李峰;刘智春;唐小健;游喆;武广富;龚睿杰;吴梦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远达烟气治理特许经营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上海长兴岛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2;B01D53/96;B01D53/34;C01B32/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廉世坤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北部新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捕集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碳捕集装置(1),所述碳捕集装置(1)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组反应塔(11),至少两组所述反应塔(11)中适配不同流量的烟气并均用于捕集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
液化装置(2),所述液化装置(2)与至少两组反应塔(11)中的每一者串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反应塔(11)均包括依次衔接的洗涤塔(111)、吸收塔(112)以及再生塔(113),至少两个所述再生塔(113)中的每一者和所述液化装置(2)相连,每个所述吸收塔(112)的顶部均设有烟气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捕集系统还包括富液储罐(3),至少两个所述吸收塔(112)中的每一者与所述富液储罐(3)相连,所述富液储罐(3)与至少两个所述再生塔(113)中的每一者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吸收塔(112)的底部和所述富液储罐(3)相连,所述富液储罐(3)的设计容量高于单个所述再生塔(113)的设计容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捕集系统还包括富液泵(4),所述富液泵(4)有多个并与多个所述再生塔(113)一一对应,所述富液泵(4)连接所述富液储罐(3)和相应所述再生塔(1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化装置(2)有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化装置(2)包括用于储存液态二氧化碳的高压储罐(24),所述高压储罐(24)的设计容量在二氧化碳的最大需求量和最小需求量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化装置(2)还包括压缩系统(21)、干燥器(22)和液化器(23),所述压缩系统(21)、所述干燥器(22)、所述液化器(23)以及所述高压储罐(24)依次衔接,所述液化装置(2)通过所述压缩系统(21)和所述碳捕集装置(1)相连。
9.一种碳捕集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碳捕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将不同流量的烟气分别通入适配的反应塔(11)中;
在反应塔(11)内额定功率下,处理烟气中的二氧化碳;
液化装置(2)接收反应塔(11)处理的二氧化碳,并完成二氧化碳的液化和收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碳捕集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烟气在反应塔(11)内的流通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洗涤塔(111)对烟气进行降温;
烟气流入吸收塔(112),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塔(112)内的贫液吸收,烟气转化为净烟气并从吸收塔(112)的烟气出口排出,贫液变为富液并从吸收塔(112)的底部流出;
多个吸收塔(112)内的富液流入富液储罐(3)内并在此混合以形成含二氧化碳的溶液;
需再生二氧化碳时,开启一个或多个再生塔(113),富液储罐(3)内的富液流入开启的再生塔(113)内并在再生塔(113)内完成二氧化碳的再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远达烟气治理特许经营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上海长兴岛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远达烟气治理特许经营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上海长兴岛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1774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