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原环境下桥梁主塔用智能温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15950.X | 申请日: | 202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0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洲;龙勇;杨国坤;王波;余文志;刘开志;余轶凡;盖珂瑜;吴柏翰;李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4/00;C04B20/10;E01D19/14;E01D101/2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李景 |
地址: | 43005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原 环境 桥梁 主塔用 智能 温控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原环境下桥梁主塔用智能温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原环境下桥梁主塔用智能温控混凝土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水泥260~360kg/m3,粉煤灰70~100kg/m3,降粘剂50~70kg/m3,粗骨料950~1200kg/m3,细骨料700~850kg/m3,微珠5~15kg/m3,晶核剂5~8kg/m3,外加剂6~10kg/m3,端勾镀铜钢纤维3~6kg/m3,高导热相变微胶囊10~25kg/m3;其中,所述高导热相变微胶囊包括壳层和相变芯材,所述壳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改性浮石和亲油改性纳米石墨烯;所述相变芯材包括正十六烷、正十八烷、正二十烷、增塑剂和抗紫外助剂;
所述高导热相变微胶囊通过以下过程制备:
将聚乙烯醇粉末溶解在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聚乙烯醇溶液,将聚乙烯醇溶液加入正十六烷、正十八烷和正二十烷中,加热、搅拌,得到第一乳浊液;
将过氧化苯甲酰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溶解,之后加入增塑剂和抗紫外助剂混合均匀,得到相变壳材混合液;
将相变壳材混合液和亲油改性纳米石墨烯加入到第一乳浊液中,搅拌,得到第二乳浊液,加热、搅拌,得到微胶囊混合液;
将微胶囊混合液滴入改性浮石中,加热、搅拌、干燥,即得到高导热相变微胶囊;
所述改性浮石通过以下过程制备:将多孔浮石煅烧后放入碱溶液中浸泡,取出后洗涤、烘干,之后滴加硝酸银溶液,滴加完成后干燥、强光照射,即得到改性浮石;
所述晶核剂的主要成分为纳米CSH凝胶;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水泥、粉煤灰、微珠、降粘剂和端勾镀铜钢纤维混合,得到组分A;
将晶核剂加入到高导热相变微胶囊中,得到组分B;
将组分A、组分B与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水混合,搅拌,即得到智能温控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环境下桥梁主塔用智能温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油改性纳米石墨烯通过以下过程制备:将氯化铝、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纳米石墨烯和羧酸,搅拌反应,即得到亲油改性纳米石墨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环境下桥梁主塔用智能温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勾镀铜钢纤维的直径为0.1~0.25mm,长度为10~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环境下桥梁主塔用智能温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骨料为5~20mm连续级配的花岗岩碎石,表观密度为2740~2900kg/m3,压碎值为7~9%;所述细骨料为河砂,细度模数为2.6~2.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环境下桥梁主塔用智能温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P.O42.5低碱水泥;所述降粘剂的粘度比为22,流动度比为112,28d抗压强度比为9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环境下桥梁主塔用智能温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灰为F类I级粉煤灰,烧失量为1.5~3.5%,需水量比为90~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1595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