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浆成型模具、工艺和陶瓷制品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610622.0 | 申请日: | 2022-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2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龙;徐俊康;徐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三一中阳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1/26 | 分类号: | B28B1/26;B28B1/08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唐应梅;尚志峰 |
| 地址: | 413000 湖南省益***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模具 工艺 陶瓷制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浆成型模具、工艺和陶瓷制品,注浆成型模具包括:外模座,外模座形成有腔体;第一模块,设置在腔体内;第二模块,设置在腔体内,与第一模块对应设置,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之间形成有型腔;流道,与型腔连通,用于向型腔注浆;其中,第二模块能够沿靠近、远离第一模块的方向运动,和/或第一模块能够沿靠近、远离第二模块的方向运动。本发明提供的注浆成型模具,可以通过流道向型腔内注入陶瓷料浆以实现陶瓷制品的制备。通过驱动第二模块向靠近第一模块的方向运动,或驱动第一模块向靠近第二模块的方向运动,对陶瓷料浆进行挤压,以排出料浆中的气泡,从而能够防止陶瓷制品成型过程中出现裂纹、分层、气泡、塌落等成型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注浆成型模具、工艺和陶瓷制品。
背景技术
陶瓷生产工艺中的成型环节,是为了得到内部均匀和密度高的陶瓷坯体,是陶瓷制备工艺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陶瓷的成型直接影响到陶瓷材料高温烧结后的可靠性和产品的成本。控制和消除陶瓷生坯成型过程中的缺陷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难点和重点。常见的成型方法有干压成型、注射成型、注浆成型等。其中注浆成型,是生产陶瓷多孔材料常用的工艺。工业应用注浆成型时,对料浆的要求很高,一般要在陶瓷料浆中加入各种不同的粘结剂,从而保证料浆的流动性和成型性,以及尽量避免成型中出现裂纹、分层、气泡、塌落等缺陷。
对于耐磨陶瓷弯管而言,受限于陶瓷的高成本和成型工艺,一般是将陶瓷弯管制备成半弯的结构(类似瓦片)。采用传统注浆法生产陶瓷半弯片时,一般都是直接采用实心注浆法,将陶瓷料浆注入模具的型腔中,待料浆成型后、脱模,制备陶瓷制品的生坯。但该过程对料浆的要求高,导致制备陶瓷制品的成本高,同时制备出的陶瓷制品极易出现成型缺陷。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能够低成本制备陶瓷制品,并且能够保证陶瓷制品质量的注浆成型模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浆成型模具。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浆成型工艺。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制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注浆成型模具,包括:外模座,外模座形成有腔体;第一模块,设置在腔体内;第二模块,设置在腔体内,与第一模块对应设置,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之间形成有型腔;流道,与型腔连通,用于向型腔注浆;其中,第二模块能够沿靠近、远离第一模块的方向运动,和/或第一模块能够沿靠近、远离第二模块的方向运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注浆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外模座。外模座上开设有腔体,第二模块和第一模块都设置在外模座的腔体内,且第二模块与第一模块对应,并能够相对于第一模块进行运动,当然第一模块也可以相对第二模块进行运动。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之间形成有型腔,型腔与流道连通,从而可以通过流道向型腔内注入陶瓷料浆以实现陶瓷制品的制备。具体操作时,先通过流道向型腔内注入陶瓷料浆,然后通过驱动第二模块向靠近第一模块的方向运动,和/或驱动第一模块向靠近第二模块的方向运动,对陶瓷料浆进行挤压,以排出料浆中的气泡,从而能够防止陶瓷制品成型过程中出现裂纹、分层、气泡、塌落等成型缺陷。相比于现有方案中都是直接采用实心注浆法,将陶瓷料浆注入模具的型腔中,并自然成型的方案来说,本申请不需要太高标准的料浆即可制备出没有裂纹、分层、气泡、塌落等缺陷的器件,因此,既能够降低制作成本,又能够保证陶瓷制品的质量。
另外,本申请提供的注浆成型模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模块与腔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间隙为流道;或第二模块与腔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二间隙为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三一中阳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三一中阳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10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座椅通风系统和座椅
- 下一篇:改性氮化物掺杂微晶玻璃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