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现浇箱梁底腹板混凝土自动振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06985.7 | 申请日: | 202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5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郑和晖;沈惠军;刘修成;范晨阳;田飞;肖林;代浩;李刚;易辉;袁超;曹利景;张峰;马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04;E01D10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43004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现浇箱梁底 腹板 混凝土 自动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现浇箱梁底腹板混凝土自动振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移动式现浇箱梁底腹板混凝土自动振捣装置在现浇箱梁底腹板混凝土施工前设置在箱梁倒角内模板上,装置集插入式与附着式振捣于一体,结构简单,体型小,可不受内模横撑的制约而在底腹板倒角内模上纵向走行,依靠高频振捣棒和附着式振捣器交替对应进行所需的振捣及赶料作业,从而替代传统的人工作业模式,提高施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及施工效率,节省大量劳动力,降低现场管理风险,节约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现浇箱梁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现浇箱梁底腹板混凝土自动振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浇箱梁底腹板混凝土振捣基本采用人工手持插入式振捣棒振捣作业为主,人工振捣的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1)箱梁内部封闭,光线弱,作业空间狭小,振捣时作业环境极差;
(2)底腹板处钢筋密集,以人工为主的作业形式难以避免会出现漏振、欠振、过振以及触碰钢筋等现象,振捣质量难以保障;
(3)布料、振捣过程中,混凝土难以避免会从倒角内模板上预留的开口孔处冒出,不仅影响施工质量,同时造成混凝土的浪费。
专利号为CN201820093053.6的专利,为解决传统插入式振捣器需人工手持操作、无法定向行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往复运动的混凝土振捣装置,但该混凝土振捣装置仅适用于空间不受限的结构,如混凝土箱梁顶板,无法用于空间狭小的底腹板混凝土振捣,影响施工效率和振捣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现浇箱梁底腹板混凝土自动振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现浇箱梁底腹板混凝土振捣施工不方便且振捣质量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移动式现浇箱梁底腹板混凝土自动振捣装置,包括:
纵移轨道,其沿箱梁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在箱梁的倒角内模板上且位于箱梁底腹板的正上方;
移动架,其底部滑动连接在纵移轨道上,移动架的中部设置有滑轨立柱,移动架上向下设置有附着式振捣器,附着式振捣器与移动架之间通过设置伸缩机构连接,滑轨立柱的下端连接有固定夹套,滑轨立柱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滑动夹套,固定夹套位于滑动夹套的正下方且与附着式振捣器分别位于滑轨立柱在纵移方向的两侧,滑动夹套内穿入并夹紧有滑动套管,滑动套管向下穿入固定夹套内且与固定夹套滑动连接,滑动套管的内侧穿入且滑动连接有高频振捣棒,高频振捣棒、附着式振捣器、伸缩机构分别与外部的供电设备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移动架还包括:
支撑立柱,其平行于所述滑轨立柱设置在所述滑轨立柱位于纵移方向的前后两侧;
承重块,其在每个支撑立柱的底部分别固定设置一个;
滑轮,其在每个承重块的底部分别设置一个,每个滑轮滑动连接在所述纵移轨道上;
横梁,其连接在位于同一纵移方向上前后两侧的两个承重块之间,所述滑轨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横梁的中部顶面;
盖板,其连接在所有支撑立柱和所述滑轨立柱的顶部,盖板上对应所述高频振捣棒的软管开设有预留孔,用于穿出所述高频振捣棒的软管,所述伸缩机构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盖板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069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