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交互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06437.4 | 申请日: | 202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6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刘翔宇;危学涛;郭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4847 | 分类号: | G06F3/04847;G06F3/04845;H04N9/31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黄晓庆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 交互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投影交互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投影图像的投影画面序列后;对目标投影图像划分为各子区域;对各子区域的位置坐标分别编码,获得各子区域的位置坐标的编码序列,并将子区域的编码序列与子区域的投影画面序列对应;在将各投影画面进行投影之前,若投影画面的子区域在编码序列中对应的编码位为第一预设编码位,对该子区域的颜色强度进行调整;将各投影画面进行投影。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目标定位的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投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投影交互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投影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技术,视觉交互(visual interaction,VI)是人机交互的主要应用之一,通常投影画面可以通过使用人手动作来完成人机交互。
在现有人机交互方法中,投影仪可以为投影画面的像素嵌入信标信息,再基于嵌入的信标信息通过可见光调制传输的信标信号,进而光电二极管接收信标信号以实现目标定位。
然而,上述方法中,由于投影后的画面亮度异常和闪烁,使得目标定位的准确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定位准确率的投影交互方法和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投影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投影图像的投影画面序列,所述投影画面序列包括连续的多个投影画面;将所述目标投影图像划分为各子区域;对各所述子区域的位置坐标分别编码,获得各所述子区域的位置坐标的编码序列,并将所述子区域的所述编码序列与所述子区域的投影画面序列对应;在将各所述投影画面进行投影之前,若所述投影画面的子区域在所述编码序列中对应的编码位为第一预设编码位,对该子区域的颜色强度进行调整;将各所述投影画面进行投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各所述子区域的位置坐标分别编码,获得各所述子区域的位置坐标的编码序列,包括:对各所述子区域的位置坐标分别进行格雷编码,获得格雷编码序列;对所述格雷编码序列进行曼彻斯特编码,获得各所述子区域的位置坐标的曼彻斯特编码序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所述投影画面的子区域在所述编码序列中对应的编码位为第一预设编码位,对该子区域的颜色强度进行调整,包括:若所述投影画面的子区域在所述编码序列中对应的编码位为所述第一预设编码位,对所述子区域的R通道的颜色强度增加第一预设值,以及对所述子区域的B通道的颜色强度减少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二预设值为所述第一预设值的预设倍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投影交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投影图像的投影画面序列,所述投影画面序列包括连续的多个投影画面;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投影图像划分为各子区域;编码模块,用于对各所述子区域的位置坐标分别编码,获得各所述子区域的位置坐标的编码序列,并将所述子区域的所述编码序列与所述子区域的投影画面序列对应;颜色强度调整模块,用于在将各所述投影画面进行投影之前,若所述投影画面的子区域在所述编码序列中对应的编码位为第一预设编码位,对该子区域的颜色强度进行调整;投影模块,用于将各所述投影画面进行投影。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目标投影图像的投影画面序列,所述投影画面序列包括连续的多个投影画面;将所述目标投影图像划分为各子区域;对各所述子区域的位置坐标分别编码,获得各所述子区域的位置坐标的编码序列,并将所述子区域的所述编码序列与所述子区域的投影画面序列对应;在将各所述投影画面进行投影之前,若所述投影画面的子区域在所述编码序列中对应的编码位为第一预设编码位,对该子区域的颜色强度进行调整;将各所述投影画面进行投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064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