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荧光的臭氧实时检测装置及臭氧实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06380.8 | 申请日: | 202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5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解明华;茅慧皞;关荣锋;杨秀丽;左付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郭楠 |
地址: | 22405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荧光 臭氧 实时 检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荧光的臭氧实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箱体(1)、蓄电池(2)、检测组件(3)、光路盒(4)、微处理器(5)和人机交互界面(6);
所述主箱体(1)一侧安装有进风口(102),主箱体(1)另一侧安装有第一臭氧反应插槽口(103);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主壳体(301),所述第一主壳体(301)包括第一光纤接口(302)、光源接口(303)、激发光源(304)、进风口(305)、风扇(306)、第二臭氧反应插槽(307)和第二臭氧反应插槽口(308);所述第二臭氧反应插槽(307)嵌入所述第二臭氧反应插槽口(308)和第一臭氧反应插槽口(103)内;
所述第二臭氧反应插槽(307)上放置有臭氧识别薄膜;所述激发光源(304)发出的光线在第二臭氧反应插槽(307)上的入射点为所述臭氧识别薄膜的中心点;
所述微处理器(5)对光路盒(4)传输的电信号采集与处理后将数据传输至人机交互界面(6)以显示臭氧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荧光的臭氧实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305)、风扇(306)和第二臭氧反应插槽(307)形成一个检测腔体,所述进风口(305)位于所述检测腔体的前端,所述臭氧反应插槽(307)位于所述检测腔体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荧光的臭氧实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盒(4)包括光纤(309)、第二光纤接口(401)、狭缝(402)、准直镜(403)、闪耀光栅(404)、聚焦镜(405)和电荷耦合器件(406);所述光纤(309)将荧光从第一光纤接口(302)导入第二光纤接口(401)后,透过狭缝(402)照射到准直镜(403)上,经过准直镜(403)将光反射至闪耀光栅(404),然后闪耀光栅(404)分光后反射至聚焦镜(405),聚焦镜(405)将光反射至电荷耦合器件(4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荧光的臭氧实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305)和风扇(306)之间为空心的圆柱形腔体,所述第二臭氧反应插槽(307)设于所述圆柱形腔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荧光的臭氧实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接口(302)位于第二臭氧反应插槽(307)上方,所述第一光纤接口(302)的中心点与第二臭氧反应插槽(307)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条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荧光的臭氧实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识别薄膜为双向荧光臭氧探针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荧光的臭氧实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光源(304)为LED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荧光的臭氧实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1)上还安装有散热风扇(104)。
9.一种基于荧光的臭氧实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荧光的臭氧实时检测装置来检测,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得到臭氧识别薄膜;
(2)将制备得到的臭氧识别薄膜放置在第二臭氧反应插槽(307)上;接通电源,风扇(306)将空气从进风口(305)抽入到第二臭氧反应插槽(307)进行检测的同时,激发光源(304)将光束照射到第二臭氧反应插槽(307)的臭氧识别薄膜上发出荧光;
(3)光纤(309)将荧光从检测组件的第一光纤接口(302)导入光路盒的第二光纤接口(401)后,透过狭缝(402)照射到准直镜(403)上,经过准直镜(403)将荧光反射至闪耀光栅(404),然后闪耀光栅(404)分光后反射至聚焦镜(405),聚焦镜(405)将荧光反射至电荷耦合器件(406),荧光经电荷耦合器件(406)转换成不同的电信号后被微处理器(5)所采集,最后在人机界面(6)显示出臭氧的浓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荧光的臭氧实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制备的UiO-66-butene分散在异丙醇中得到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超声处理至分散;然后清洁石英玻璃,将石英玻璃放置在旋涂机上,取分散后的混合物旋涂到石英玻璃上,最后在真空中干燥以除去残留的异丙醇得到臭氧识别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0638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