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件代码框架自动生成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05416.0 | 申请日: | 2022-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4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左健;袁正;李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8/35 | 分类号: | G06F8/35;G06F9/445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夏洪 |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件 代码 框架 自动 生成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软件代码框架自动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基于时序图、代码规则、工程交互指令、框架模块、序列化规则自动生成模块级的软件代码框架;
所述系统包括:
代码规则加载与解析模块,用于对指定的代码规则配置文件进行加载和解析识别;
方案时序加载与解析模块,用于将经过软件架构设计和详细方案设计的输出物即方案时序进行加载和信息提取运算;
框架模块规则加载与解析模块,用于加载代码框架模板和缓存代码模板信息;
序列化规则模块,用于实现模块外部接口交互时,对传输信息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数据结构生成模块,用于将方案时序信息、模块信息与框架模板信息结合生成代码所必须的数据结构;
状态机生成模块,用于将方案时序信息、模块信息与框架模板信息结合生成模块状态机;
内部接口生成模块,用于模块内部系列接口的生成;
外部接口生成模块,用于模块外部系列接口的生成;
软件框架信息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代码规则加载与解析模块、方案时序加载与解析模块、框架模块规则加载与解析模块、序列化规则模块、数据结构生成模块、状态机生成模块、内部接口生成模块及外部接口生成模块进行整合和计算结果分类;
软件代码框架输出模块,用于系列文件输出,完成软件代码框架的生成,以提升软件代码框架的质量、生成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代码加载与解析模块中,代码规则配置文件包括excel、xml、json格式,配置的规则包括Misra c和Misra c++,配置的规则包括前缀规则,所述前缀规则包括对前缀即模块生成文件名、外部接口、宏、内部接口及静态变量的指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方案时序加载与解析模块中,模块识别的语言规则包括统一建模语言UML所描述的时序图,将其中的模块对象、交互关系、接口名称和参数要素进行校验和提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框架模块规则加载与解析模块中,框架模板包括软件单元智商的软件模板级模板、MCU RTOS级的任务模块模板,还包括Linux下从进程入口开始到硬件初始化、内核对象创建、异常信号处理注册、线程创建、线程内部逻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序列化规则模块中,可预置的序列化规则包括Json、protobuf。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数据结构生成模块中,生成枚举型、结构体类型、宏代码所必须的数据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状态机生成模块中,包括软件模块的状态、外部触发事件以及所述软件模块的状态与外部触发事件形成的状态事件矩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部接口生成模块中,包括状态机的接口;
在所述外部接口生成模块中,调用序列号规则模块的接口,生成对外接口及对应的接口附带信息的序列化文件或编译文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软件代码框架输出模块中,所述系列文件包括数据结构文件、状态事件接口文件、外部接口文件、序列号输出或编译文件及自定义接口文件。
10.一种软件代码框架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的步骤为:
S01,对指定的代码规则配置文件进行加载和解析识别;
S02,将经过软件架构设计和详细方案设计的输出物即方案时序进行加载和信息提取运算;
S03,加载代码框架模板和缓存代码模板信息;
S04,对传输信息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S05,将方案时序信息、模块信息与框架模板信息结合生成代码所必须的数据结构;
S06,将方案时序信息、模块信息与框架模板信息结合生成模块状态机;
S07,生成模块内部系列接口;
S08,生成模块外部系列接口;
S09,分别将所述S01至S08各自的处理结果信号进行整合和计算结果分类;
S10,输出系列文件,完成软件代码框架输出,以提升软件代码框架的质量、生成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0541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