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镍渣除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98125.3 | 申请日: | 202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1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郑江华;宗红星;马玉天;张鹏;马晓东;马永峰;任学根;吴红星;姜海燕;金玉芬;欧晓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4 | 分类号: | C22B7/04;C22B1/02;C22B23/00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曹向东 |
地址: | 7371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镍渣除杂的方法,该方法是指首先将镍渣与氯化钠、氯化钙、膨润土、含硫添加剂、水搅拌均匀后干燥脱水至水分含量为1~3%;然后将混合物料放入压球机制作成球团;所述球团经焙烧即可。本发明不仅可以实现有色金属冶炼渣中铜、铅、锌、镉、砷等元素的有效分离,降低冶炼处理成本,还能改变冶炼渣型,优化工艺,节能降耗,提高有色金属冶炼渣资源化综合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冶炼炉渣除杂提纯的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镍渣除杂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受全球有色金属市场经济影响,品质较好的镍精矿、铜精矿数量越来越少,高熔点的物质如氧化镁、石英等和铅、锌、砷等杂质含量越来越高,导致物料在熔炼过程中工艺不易控制,炉渣熔点和粘度增大,炉渣流动性变差引起渣中有价金属含量和杂质元素含量偏高。若想进一步回收炉渣中的有价金属,需对炉渣中的杂质元素进行预处理,导致除杂处理成本大大增加,影响了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除杂成本,提高有价金属回收率,如何降低杂质元素对冶炼过程的影响及综合回收炉渣中的有价金属已成为有色冶炼生产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节能降耗的镍渣除杂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镍渣除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指首先将镍渣与氯化钠、氯化钙、膨润土、含硫添加剂、水搅拌均匀后干燥脱水至水分含量为1~3%;然后将混合物料放入压球机制作成球团;所述球团经焙烧即可。
所述氯化钠和所述氯化钙的加入总量为镍渣质量的5.00~30.00%;所述氯化钠和所述氯化钙二者的质量比为1:5~8。
所述膨润土的加入量为镍渣质量的0.50~3.00%。
所述含硫添加剂由质量比为1:8~10的硫化钠和硫酸钠组成,其加入量为镍渣质量的0.50~3.00%。
所述水的加入量为镍渣质量的5.00~15.00%。
所述干燥脱水的条件是指温度为100~105℃。
所述焙烧的条件是指温度为850~1050℃,焙烧时间为15~45分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基于金属氯化物蒸汽压的不同,向镍渣中添加一定量的复合氯化剂,在氧化气氛、添加剂和一定的熔炼温度下,复合氯化剂分解成氯气,然后氯气与镍渣中铜铅锌等金属氧化物结合生成氯化物,而镍、钴和铁的高价氧化物很难与氯气发生氯化反应,铜铅锌的氯化物通过挥发脱除,实现镍渣中铜、铅、锌与镍钴的有效分离,改善镍渣品质,为后续镍渣再处理提供合格的基料。
2、本发明通过添加氯化剂能有效脱除易挥发性的金属氯化物,解决镍渣中镍和铜铅锌等金属不能经济高效分离的技术难点。
3、本发明原料经中高温焙烧处理后,镍渣中铜、铅、锌等元素90%以上挥发脱除,可为镍渣后续处理提供合格的原料。
4、本发明不仅可以实现有色金属冶炼渣中铜、铅、锌、镉、砷等元素的有效分离,降低冶炼处理成本,还能改变冶炼渣型,优化工艺,节能降耗,提高有色金属冶炼渣资源化综合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镍渣除杂的方法,该方法是指首先将镍渣与氯化钠、氯化钙、膨润土、含硫添加剂、水搅拌均匀后,于100~105℃干燥脱水至水分含量为1~3%;然后将混合物料放入压球机制作成球团;球团放入回转窑,于850~1050℃焙烧15~45分钟即可。
其中: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加入总量为镍渣质量的5.00~30.00%;氯化钠和氯化钙二者的质量比(g/g)为1:5~8。
膨润土的加入量为镍渣质量的0.50~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81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