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乘员舱热舒适性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95546.0 | 申请日: | 202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6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惠;施晓光;常印坤;杨兴龙;杨雪峰;余传文;张海军;娄来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8;G06F113/08;G06F119/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杜森垚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乘员 舒适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乘员舱热舒适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搭建乘员舱CFD流场分析模型;分别搭建乘员舱热分析基础模型及乘客生理模型并组合在一起形成乘员舱热分析模型;搭建预热阶段热分析模型;搭建乘员舱CFD流场瞬态分析模型;搭建预热阶段乘员舱CFD瞬态流场分析模型;搭建行驶阶段乘员舱流场模型及热分析模型,耦合计算获取行驶工况不同阶段车内温度及乘客舒适度。本发明通过建立热舒适性分析模型,可以在车辆研发期间较精确的获取乘员舱降温、采暖热舒适性能,了解空调系统冷热负荷是否满足目标设计需求,支撑能耗的合理设计,同时也避免出现项目后期验证阶段变更零部件设计,增加研发投入,影响项目周期的情况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辆乘员舱热舒适性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舒适性是车辆空调性能开发中的一项重点工作,随着电动车行业的蓬勃发展,空调系统的能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兼顾空调使用舒适性及能耗两方面,成为了工程师比较重视的问题。
目前行业上一般采用乘员舱CFD流场分析结果并结合空调系统最大最小冷热负荷来估算车内温度,采用此种方法往往空调性能存在过剩,空调能耗偏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乘员舱热舒适性分析方法,能够精确的预测乘员舱内的空气温度及乘客的舒适性,能够帮助识别空调性能及能耗是否过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辆乘员舱热舒适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搭建乘员舱CFD流场分析模型;
S2.分别搭建乘员舱热分析基础模型及乘客生理模型并组合在一起形成乘员舱热分析模型;
S3.搭建预热阶段热分析模型;
S4.搭建乘员舱CFD流场瞬态分析模型;
S5.搭建预热阶段乘员舱CFD瞬态流场分析模型;
S6.搭建行驶阶段乘员舱流场模型及热分析模型,耦合计算获取行驶工况不同阶段车内温度及乘客舒适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STARCCM+搭建乘员舱CFD流场分析模型,获取吹面或吹脚风道各出风口的风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
S21.从乘员舱CFD流场分析模型中分别导出乘员舱及乘客面网格,对网格单元进行简化;
S22.将简化后的乘员舱面网格导入热分析软件TAItherm中,设置乘员舱各部分的材料、厚度及表面条件属性,搭建乘员舱热分析基础模型;
S23.将简化后的乘客面网格导入热分析软件TAItherm中,设置人员状态及代谢水平,以及物理条件搭建乘客生理模型;
S24.将乘客生理模型装配到乘员舱热分析基础模型上,形成乘员舱热分析模型,在乘员舱热分析模型中设置乘员舱内关键部件的热连接关系及接触热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按照车辆预热实际条件设置乘员舱关键部件热对流条件、外部对流环境及预热时间,搭建预热阶段热分析模型并设定监测量,计算预热后乘员舱各壁面初始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包括: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STARCCM+搭建乘员舱CFD流场瞬态分析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包括:将流场瞬态分析模型及预热阶段热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中的各出风口风量及壁面温度作为边界条件输入,计算预热过程乘员舱内流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55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字化测试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整车储物空间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