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渣热闷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95441.5 | 申请日: | 2022-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4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 发明(设计)人: | 吴博威;周良;赵贵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C21B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渣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渣热闷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将熔融钢渣倒入装在渣罐车上的渣盘内,渣罐车从炼钢车间开至渣处理车间;步骤二:打开钢渣热闷坑坑盖,将熔融钢渣从渣罐倒入设置有格栅板的热闷渣盘中;渣盘本体内,所述的格栅板将所述的渣盘内的空间分格成若干互不连通的渣块腔;步骤三:闭合钢渣热闷坑坑盖,坑盖内部喷头喷水,水与熔融钢渣接触进行热闷过程;步骤四:热闷结束后,打开钢渣热闷坑坑盖,将热闷专用渣盘从钢渣热闷坑中吊出并装至外运汽车中,并将空的热闷渣盘吊入钢渣热闷坑中。本发明可以有效缩短钢渣热闷处理的时间,减少钢渣热闷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等相关政策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渣热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钢渣热闷技术大多采用坑式热闷的形式,深度在4m以上,土建施工量较大,同时,因为一次需要处理较多的钢渣,钢渣直接倒在热闷坑内,装料时间较长,在2个小时以上,热闷坑深度较深,装在坑内的钢渣积压在渣坑底部,较难与水接触,达到所需要破碎效果的时间较长,通常在10个小时以上。热闷结束后,需要利用挖掘机将坑中的渣抓至汽车运走,整个出渣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同时,伴随着挖掘机的抓运,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造成环境的污染。整个热闷过程的时间约在15小时左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渣热闷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钢渣热闷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将熔融钢渣倒入装在渣罐车上的渣盘内,渣罐车从炼钢车间开至渣处理车间;
步骤二:打开钢渣热闷坑坑盖,将熔融钢渣从渣罐倒入设置有格栅板的热闷渣盘中;渣盘本体内,所述的格栅板将所述的渣盘内的空间分格成若干互不连通的渣块腔;
步骤三:闭合钢渣热闷坑坑盖,坑盖内部喷头喷水,水与熔融钢渣接触进行热闷过程;
步骤四:热闷结束后,打开钢渣热闷坑坑盖,将热闷专用渣盘从钢渣热闷坑中吊出并装至外运汽车中,并将空的热闷渣盘吊入钢渣热闷坑中。
进一步的,热闷渣盘的格栅板上的每个分格的尺寸为200×20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格栅板厚度5~2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热闷渣盘两侧设置多对耳轴。
进一步的,所述的钢渣热闷坑的深度为热闷渣盘高度的2倍。
进一步的,在钢渣热闷坑坑盖内部顶面向下设有多个喷嘴。
进一步的,渣盘深度为0.8~1.2m;渣盘开口处面积不小于最小面积,最小面积=转炉吨位×吨钢产生渣量/钢渣的密度/渣量的深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钢渣热闷用渣坑,包括渣坑本体,在渣坑本体上铰接有渣坑盖;在所述的渣坑内设置有渣盘,在所述的渣盘内设置有格栅板,所述的格栅板将所述的渣盘内的空间分格成若干互不连通的渣块腔。
本发明将钢渣倒入热闷专用渣盘后,放置在热闷坑中,与传统热闷坑相比,此种方法热闷坑深度约为传统热闷方法的一半,减少前期建设土建施工量,同时装渣时间大幅缩短;熔融钢渣通过渣罐倒入热闷专用渣盘中,热闷专用渣盘面积大,深度浅,可以大幅减少钢渣热闷时间,渣盘中设有200×200mm的分隔,可以将熔融钢渣直接冷却至200mm以下的尺寸,降低后续钢渣筛分的工作量。热闷结束后,直接将热闷专用渣罐吊出,去除了挖掘机抓运的过程,这样可以有效缩短钢渣热闷处理的时间,减少钢渣热闷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整个热闷流程的时间可以大幅缩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等相关政策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54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