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机器视觉的热管管口缺陷检测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93514.7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4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韩皓阳;刘苑喆;李乐;王慧攀;唐新开;唐永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德镒盟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N21/01;B25H1/08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方圆智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68 | 代理人: | 王悦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机器 视觉 热管 管口 缺陷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热管视觉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热管管口缺陷检测装置及其方法,包括计算机系统、工作台、管口视觉检测机构和热管水平定位机构。其中计算机系统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缺陷检测步骤,管口视觉检测机构包含视觉处理模块:相机、镜头、光源;热管水平定位机构用于使热管与相机同轴并水平固定。本发明针对热管自动穿网和缩径工艺,检测来料管口是否存在毛刺或失圆缺陷,提高产品加工良率,克服了人工目测法的主观干扰,快速、准确地检出管口存在的缺陷,提高了产品的工艺效率和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管管口的缺陷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热管管口缺陷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行业的不断发展,作为大量电子功耗设备的主要散热器件,热管已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中。热管的制造过程中,铜材材质较软,在大批量切管后,容易导致铜管切口出现毛刺缺陷,同时在铜管运输过程中,也极易造成铜管管口的失圆缺陷。自动化设备加工中,难于检测穿网工艺与缩径工艺的失效,严重情况会使设备产生无法剪网和断料卡模的情况,导致一批加工件的报废。因此在进行自动穿网工序和自动缩径工序前,需要检查来料铜管管口是否有毛刺或失圆缺陷,以防止毛刺缺陷阻碍丝网穿进铜管内腔,避免失圆缺陷导致铜管缩径过程产生成形缺陷。由于检测量大、毛刺特征小,人工往往粗略检查,废品率高,随着人工成本和生产精度要求的与日俱增,急需一种能够实现热管管口缺陷的高效检测装置。机器视觉已广泛应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自动化程度上面,具有非接触式测量的特性,将机器视觉应用于穿网缩管自动化设备的来料工序上,能够实现高效、准确地检测热管管口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热管管口缺陷检测装置及其方法,实现热管管口的高效、高精度、非接触式的缺陷量化检测,提高了产品的检测精度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机器视觉的热管管口缺陷检测装置,包括计算机系统和视觉装置;
所述的视觉装置用于水平检测铜管前端的管口缺陷,包括工作台、管口视觉检测机构和热管水平定位机构,所述管口视觉检测机构和热管水平定位机构均安装在工作台上,热管水平定位机构设置在管口视觉检测机构前侧;
热管水平定位机构用于水平固定不同外径和长度的热管,保持热管与管口视觉检测机构的镜头处于同一直线上,管口视觉检测机构采集管口图像信息,并传递给计算机系统;
所述的计算机系统,用于对管口图像进行处理和缺陷识别,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缺陷检测三个模块。
管口视觉检测机构包括图像采集系统与视觉仪器装置;图像采集系统安装在视觉仪器装置上;
图像采集系统包括相机、镜头、光源和光源控制器;
视觉仪器装置包括视觉支撑板、微调滑台安装板、微调滑台、相机安装板、光源固定块、光源固定座、光源滑动板;
镜头安装在相机上,相机设置在相机安装板上,并连接计算机系统,相机安装板固定在微调滑台上,微调滑台通过微调滑台安装板安装在视觉支撑板上,视觉支撑板固定在工作台上;
光源通过光源固定块安装在光源滑动块上,光源滑动块滑动安装在光源固定座上,并且光源滑动块安装在视觉支撑板内侧,光源固定座和光源固定块底部设置在工作台上。
热管水平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底座、热管、热管固定器、后定位块、定位螺丝;定位底座通过平键和螺丝固定在工作台上,热管固定器与后定位块设置在定位底座上方开设的槽孔内,热管放置在热管固定器上的V型槽上,后定位块对热管后端口进行定位,热管固定器和后定位块通过定位螺丝固定在底座上。
其中相机、镜头、光源与热管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德镒盟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德镒盟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35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