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楔横轧长轴件定形制坯小料头联合成形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89823.7 | 申请日: | 2022-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7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改;崔松松;张招;周勇;王晨华;张玉红;李盼盼;马丁丁;杜会琨;李同康;李赵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邯郸峰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14 | 分类号: | B21B1/14;B21B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董自亮 |
地址: | 056000 河北省邯郸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楔横轧长轴件定 形制 坯小料头 联合 成形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楔横轧长轴件定形制坯小料头联合成形系统,涉及楔横轧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两台轧机和一套快速传输装置,在第一台轧机上设计特殊的模具,对加热后的棒料进行轧制,将棒料两端轧制成所需的固定形状,然后将两端具有固定形状的棒料用快速传输装置从第一台轧机快速传输到第二台轧机,在第二台轧机实现最终成形。这种成形方式解决了一台轧机无法利用定形制坯减小料头以成形长轴类轴件的问题,解决了长轴件小料头轧制占用辊面长的问题,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楔横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楔横轧长轴件定形制坯小料头联合成形系统。
背景技术
楔横轧是轴类零件成形的先进技术,具有节能、节材、高效、环保、噪音小、模具寿命长等特点。但由于楔横轧成形过程中径向压缩、轴向延伸,金属材料表面总比心部流动快,造成轧件两端形成凹面、疏松或孔洞,导致轴件报废,因此,楔横轧件两端必须留有足够的料头,成形后切断这部分料头,作为废料扔掉。料头越大,浪费的材料越多,料头太小,将导致产品两端凹心、疏松,形成废品。因此提高楔横轧件材料利用率的重要因素就是减小轧件两端的料头。目前,文献显示减少料头的方法不少,比如:反楔、挡楔、“闭开联合轧制”、特种下料等,但真正实现工业化稳定生产的并不多,且无法解决长轴件小料头轧制。各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反楔是在轧制开始时,先将棒料两端用不同于正常轧制楔的方法,将棒料两端压成锥形,弥补材料表面比心部流动快的缺陷,减小料头,但这种方法占用辊面长度长,无法成形长轴件。而挡楔是在轧件成形末尾减缓表面材料流动,这种方法从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成形过程中,容易憋料、卡钢,且影响已成形部分的形状,还容易出现中空疏松,无法批量生产。特种下料则需要增加工序和设备,且其工艺复杂,不能连线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楔横轧长轴件定形制坯小料头联合成形系统,解决长轴类件无法在一台轧机上实现小料头轧制问题,提高材料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楔横轧长轴件定形制坯小料头联合成形系统,包括第一轧机、输送装置、第二轧机,在所述第一轧机上设有制坯模具,所述制坯模具将棒料制成具有特定形状的定形料坯;所述输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轧机与所述第二轧机之间,将所述定形料坯从所述第一轧机处运至所述第二轧机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支架和链条轨道,在所述支架的两侧斜向下对称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组成下端开口的V形槽,定形料坯放置在所述V形槽内并沿所述V形槽的长度方向滑动移动,在所述V形槽的开口的正下方设有链条,所述链条由电机和链轮驱动并在所述链条轨道内移动,在所述链条上间隔连接有若干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向上延伸至所述V形槽内,所述推动件随着所述链条的移动推动所述定形料坯在所述V形槽内滑动移动;所述第二轧机设有成形模具,所述成形模具将定形料坯制成所需形状的产品。
优选地,所述制坯模具设有楔尖、楔入及反挤压段、精整段,所述棒料从所述楔尖处进入所述制坯模具并开始变形,通过楔入及反挤压段对棒料的两端头部挤压成设计好的形状,最终由所述精整段对棒料进行整形,完成定形制坯工作。
优选地,所述链条为单排滚子链条,在所述链条上间隔连接有若干连接件,所述推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件的上面。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截面为U形槽,所述U形槽的开口朝向所述链条设置,所述推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U形槽的外底面上面。
优选地,所述链条轨道包括第一轨道板和第二轨道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轨道板的上部,所述第二挡板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轨道板的上部。
优选地,在所述V形槽的上方设有保护网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邯郸峰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邯郸峰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98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