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阻尼器生产用注油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88717.7 | 申请日: | 2022-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2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娟 |
| 主分类号: | F16N7/30 | 分类号: | F16N7/30;F16N3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阻尼 生产 注油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阻尼器生产用注油设备,涉及注油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上方设置有润滑油回收装置,所述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上端一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端设置有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的上端设置有储油罐。本发明通过气门、涡轮、压缩机、空气压缩管、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增强注油时喷射压力,使喷头能够强有力的工作,从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通过一号油箱、进液斗、卡阀、导管、输送管、二号油箱、漏孔、油筒和阀门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将滴落在工作台表面的润滑油进行回收,便于对其二次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阻尼器生产用注油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用的盛放物品的储物盒的盒盖在打开时需要缓缓地打开,这样就需要用阻尼器来限制打开速度,此处需要用到阻尼油式的阻尼器,阻尼器的生产过程中,往阻尼器中注油以此来提高其工作性能。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汽车阻尼器生产用注油设备,无法将滴落在工作台面上的润滑油进行回收,导致资源浪费,并且工作台面易受到污染;
2、现有的汽车阻尼器生产用注油设备,由于喷射压力过小,导致设备工作效率较低,并且无法自由调节注油时的高度,实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阻尼器生产用注油设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上方设置有润滑油回收装置,所述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上端一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端设置有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的上端设置有储油罐,所述安装架的下端设置有喷头;所述润滑油回收装置包括一号油箱、进液斗、卡阀、导管、输送管、储油机构、阀门,所述进液斗位于一号油箱的上方,所述导管位于一号油箱的上端;所述导管与一号油箱之间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导管的一端通过连接孔与一号油箱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油箱与进液斗之间设置有管道,所述一号油箱的上端通过管道与进液斗的下端固定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阀位于导管的中间部位,所述输送管位于一号油箱的一侧,所述阀门位于输送管的中间部位,所述储油机构位于输送管的下端。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阀与导管之间设置有销孔,所述导管的中间部位通过销孔与卡阀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一号油箱与储油机构之间设置有输送管,所述一号油箱的一侧通过输送管与储油机构的上端固定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储油机构包括二号油箱、漏孔、油筒,所述漏孔位于二号油箱的内部,所述油筒位于漏孔的一侧,所述油筒与二号油箱之间设置有焊接块,所述油筒的下端通过焊接块与二号油箱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增压装置包括气门、涡轮、压缩机、空气压缩管、进气歧管、排气歧管,所述涡轮位于气门的下端,所述压缩机位于气门的一侧,所述空气压缩管位于压缩机的下端,所述排气歧管位于气门的上方,所述进气歧管位于气门的另一侧上方。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缩机与空气压缩管之间设置有法兰盘,所述空气压缩管的上端通过法兰盘与压缩机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气门与涡轮之间设置有连接轴,所述气门的下端通过连接轴与涡轮的上端传动连接,所述气门与排气歧管之间设置有槽口,所述排气歧管的下端通过槽口与气门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气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接口,所述气门的一侧通过接口与压缩机的一侧固定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立柱、绞线盘、传动装置、滑动板、牵引杆,所述绞线盘位于立柱的上端,所述传动装置位于立柱的一侧,所述牵引杆位于传动装置的下端,所述滑动板位于牵引杆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娟,未经李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87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