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提升井地一体微震监测系统监测能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87749.5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0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巩思园;葛庆;窦林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N3/126;G06Q50/02;G06F1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薛茹丹 |
地址: | 221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提升 一体 监测 系统 能力 方法 | ||
1.一种用于提升井地一体微震监测系统监测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地面选择安装无线传感器的多个候选点,形成自然数编码的候选点集合S={1,2,3,4,5,…,n};
(2)从步骤(1)中建立的候选点集合S中随机选择固定数量m的候选点与井下已安装的传感器集合U形成井地一体微震监测台网方案
其中,为第1个随机从集合S中取出的候选点,该点为集合S的第2个候选点,以此类推,为第m个随机取出的集合S中的第n-2个候选点;k为井下传感器的数量;
(3)重复步骤(2),直至生成v=p个井地一体微震监测台网布设方案,形成规模为p的方案集合G:
(4)利用步骤(3)中生成的每个井地一体微震监测方案个体Gv,形成初始种群Gen,具体步骤为:
401)利用井下传感器采集的微震信号确定微震能量E与P波初至峰值幅度f的传播关系式为:
式中,α1为幅能比系数,α2为衰减系数,r为微震震源至井下传感器的距离;
402)根据采掘生产区域范围[Xmin,Xmax]、[Ymin,Ymax]、[Zmin,Zmax],取X方向间距为dx、Y方向间距为dy、Z方向间距为dz,划分网格数量为的三维等间距网格模型;其中,m1、n1、p1分别代表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网格数量;
403)根据步骤401)确定的传播关系式可得结合步骤402)划分的三维等间距网格模型,计算网格模型内点(Xi,Yj,Zk)上能够触发井地一体微震监测台网方案Gv记录微震信号的最小能量
其中,i∈1,2,...,m1,j∈1,2,...,n1,k∈1,2,...,p1,v∈1,2,...,p;
404)根据步骤403),建立井地一体微震监测台网方案Gv的监测能力监测能力Qv的评估模型为:
405)形成初始种群Gen为
(5)针对步骤(4)中生成的初始种群,采用遗传进化算法求解获得最优个体,确定最优地面无线传感器布设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井地一体微震监测系统监测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在地面选择安装无线传感器的多个候选点的原则为:与井下传感器共同包围矿井采掘生产区域且距离生产区域不超过2000m,同时避开积水区、地表水系、公路设施、噪声大的场所,选择4G/5G网络信号强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井地一体微震监测系统监测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1)中,α1和α2的确定方法为:人工标记各井下传感器记录的P波初至峰值f,计算多个不同能量级别微震信号的震源位置和微震能量E,获取微震震源至井下传感器的距离r,进一步根据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确定α1和α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774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芯板自动化堆垛设备
- 下一篇:一种对接厚板高效焊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