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手糊成型的环氧树脂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87551.7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7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裴先强;张展程;王彦;王齐华;王廷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63/02 | 分类号: | C08L63/02;C08G59/42;C08G59/68;C08J5/04;C08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马丛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成型 环氧树脂 预聚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玻璃纤维 增强 复合材料 | ||
1.一种用于手糊成型的环氧树脂预聚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制备原料:
所述偶联剂表面改性赤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赤泥、有机酸与水混合,依次进行脱碱处理和沉降分离处理,得到脱碱赤泥;
将所述脱碱赤泥、第一偶联剂、第二偶联剂与有机溶剂混合,进行改性处理,得到偶联剂表面改性赤泥;所述第一偶联剂为硅烷类偶联剂、铝酸酯类偶联剂和钛酸酯类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偶联剂为氨基偶联剂;
所述用于手糊成型的环氧树脂预聚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酸酐类固化剂、TDI类聚氨酯预聚体、偶联剂表面改性赤泥、硅烷偶联剂和硅油类消泡剂混合,在80~180℃下进行接枝反应,得到接枝反应液;
将所述接枝反应液与多元醇类扩链剂混合,在80~180℃下进行扩链反应,得到扩链反应液;
将所述扩链反应液与固化剂促进剂在20~100℃下进行混合,得到所述用于手糊成型的环氧树脂预聚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糊成型的环氧树脂预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酐类固化剂包括六氢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氢苯二甲酸酐、甲基纳迪克酸酐和氢化甲基纳迪克酸酐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糊成型的环氧树脂预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促进剂包括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三苯基膦和2-硫醇基苯并噻唑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糊成型的环氧树脂预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TDI类聚氨酯预聚体包括聚氨酯预聚体E330、L200、L310、L480和V6060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手糊成型的环氧树脂预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稀释剂包括二缩水甘油醚、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苯基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6.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用于手糊成型的环氧树脂预聚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酸酐类固化剂、TDI类聚氨酯预聚体、偶联剂表面改性赤泥、硅烷偶联剂和硅油类消泡剂混合,在80~180℃下进行接枝反应,得到接枝反应液;
将所述接枝反应液与多元醇类扩链剂混合,在80~180℃下进行扩链反应,得到扩链反应液;
将所述扩链反应液与固化剂促进剂在20~100℃下进行混合,得到所述用于手糊成型的环氧树脂预聚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反应的时间为10~60min;所述扩链反应的时间为10~60min。
8.一种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采用手糊法将玻璃纤维织物浸润环氧树脂预聚体后固化而得;所述环氧树脂预聚体为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用于手糊成型的环氧树脂预聚体或权利要求6~7任意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用于手糊成型的环氧树脂预聚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包括依次进行的第一固化、第二固化和第三固化;所述第一固化的温度为80~120℃,保温时间为1~3h;所述第二固化的温度为120~150℃,保温时间为1~3h;所述第三固化的温度为150~180℃,时间为1~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755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偏移的减震器焊接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充电装置及充电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