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分子胺改性多功能氨纶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85288.8 | 申请日: | 2022-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2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钱锦;刘珊珊;晋中成;杨晓印;于志立;薛士壮;陈铃;程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峰重庆氨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F6/94 | 分类号: | D01F6/94;D01F1/10;C08G18/10;C08G18/6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沈廉 |
| 地址: | 408017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分子 改性 多功能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分子胺改性多功能氨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聚多元醇、二异氰酸酯进行充分预聚反应,并加入溶剂进行充分溶解,得到‑NCO封端的预聚物聚氨酯甲酸酯溶液;(2)采用大分子特性胺扩链,小分子胺封端,对预聚物溶液进行扩链、链终止,生成聚氨酯脲原液;(3)将功能助剂加入聚氨酯脲溶液熟化,借助干法纺丝系统,将聚氨酯脲溶液纺成聚氨酯弹性纤维。本发明是通过对氨纶分子链进行功能化化学改性,使产品在具备酸性染料可上色、吸湿排汗及超高回弹等差异化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分子胺改性多功能氨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氨纶(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是当前最富有弹性的一种合成纤维,具有优异的断裂伸长率及断裂强力,是生产高档弹性纺织品不可缺少的特殊纺织纤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氨纶目前的生产工艺中均采用乙二胺、丙二胺、己二胺或2-甲基戊二胺等小分子胺作为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同时在后道使用过程中均存在酸性染料不上色,透气性差及伸长性能高但模量偏低等问题。介目前氨纶行业的功能改性大部分为通过物理方法添加功能助剂,实现单一性的差异化改性,使其具备酸性染料可上色、吸湿排汗、超高模量等。如针对氨纶纤维染色效果的改善已有一些报道,中国专利961159911.X,200710015248.5,201310681125.0都是基于引入小分子氨基以提供染料酸座,达到提升染色效果的目的。因此开发多功能改性氨纶,可进一步拓宽了氨纶纤维的应用范围,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
本发明制造的大分子胺改性多功能氨纶相比普通氨纶,酸性染料可上色的、吸湿排汗及超高模量等优势。可使产品应用更高端的差异化领域,极大程度上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供一种大分子胺改性多功能氨纶的制备方法,通过对高分子链的化学改性,制备具有酸性染料可上色、吸湿排汗、超高模量的聚氨酯纤维,同时不影响其可纺性和力学性能。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大分子胺改性多功能氨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1.将低聚物多元醇与过量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以-NCO封端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NCO基团占NCO封端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的质量比为2.4%-3.0%,反应温度为45℃-90℃,并加入溶剂充分溶解30-100分钟,使所述预聚物的质量浓度为10%-40%,得到预聚物溶液;
步骤2.将制备的预聚物溶液冷却后,加入2%-10%质量浓度的大分子混合胺溶液进行扩链反应和链终止反应,反应温度为40℃-80℃,反应时间20-120分钟,得到聚氨酯脲溶液;
步骤3.向上述聚氨酯脲溶液中加入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防黄变剂、消光剂或润滑舒解剂,充分搅拌混合后,制备出聚氨酯纺丝液;
步骤4.将制备得到的聚氨酯纺丝液,借助干法纺丝系统,对聚氨酯纺丝液进行喷吐、拉伸成丝,并随着溶剂挥发、干燥,即得到大分子胺改性多功能氨纶。
所述的低聚物多元醇为数均分子量1500~3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或数均分子量1500~3000的聚丙二醇亦或是两者的混合物。
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4,4-MDI或2,4-MDI,或两者的混合物。
所述的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或N,N-二甲基乙酰胺DMAC。
所述的大分子混合胺溶液为扩链剂和链终止剂混合溶液,扩链剂选自聚乙烯亚胺或聚丙烯亚胺;链终止剂为二乙胺、二丙胺、乙醇胺或正己胺或其混合物。
所述的大分子胺为分子量为200-2000聚乙烯亚胺或分子量为200-2000的聚丙烯亚胺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峰重庆氨纶有限公司,未经华峰重庆氨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52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