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模型测试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85269.5 | 申请日: | 2022-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1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高波;李启冬;王大元;夏杰;江贤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光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L27/60 | 分类号: | B61L27/60;G06T13/00 |
| 代理公司: | 六安众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3 | 代理人: | 付乃琳 |
| 地址: | 237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模型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模型测试装置,包括场景构建平台模块、轨道交通结构及部件实验仿真模型构建模块、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模块,先通过所述的场景构建平台模块对轨道交通结构及部件实验仿真的模型构建模块中所涉及的模型进行组装,然后根据真实场景中影响目标车辆运行的行程因素构建动力学特性场景和环境场景实验,将所得到的数据发送至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模块进行分析整合,所述轨道交通结构及部件实验仿真模型构建包括固定部件单元和整体环境单元。本发明通过根据动力学特性和环境场景这两个方面对仿真轨道交通模型进行测试,不仅可对固定部件单元中的部件进行测试,同时可知在不同环境下测试所受到的影响,因而可得到较为全面的测试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轨道模拟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模型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路网干线的全面提速,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重载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结构作为铁路或地铁行车的重要基础设施,面临着高(快)速和重载等诸多技术难题。为保证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高平顺性和高舒适性、延长重载铁路轨道结构部件的使用寿命、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减振降噪,我国轨道交通积极引入和自主创新了轨道结构及部件,解决了轨道工程建设中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轨道交通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发展对象,对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和大众化交通出行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了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不仅需要对导轨进行安全检测实验,也需要对列车在真实运行过程中的性能进行理论研究,但是,由于列车真实运行下运行环境较为复杂,且轨道在铺设时需要较多的人力与物理,因此这种极限工况的场景难以创建,现有技术难以通过大规模的跟车测试来对理论研究进行测试验证,因此先常通过创建轨道交通模型来进行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模型测试装置,本发明装置通过。本发明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轨道交通模型测试装置,包括场景构建平台模块、轨道交通结构及部件实验仿真模型构建模块、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模块,先通过所述的场景构建平台模块对轨道交通结构及部件实验仿真的模型构建模块中所涉及的模型进行组装,然后根据真实场景中影响目标车辆运行的行程因素构建动力学特性场景和环境场景实验,将所得到的数据发送至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模块进行分析整合,所述轨道交通结构及部件实验仿真模型构建包括固定部件单元和整体环境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件单元包括轨道表面部件、钢轨轨距部件和钢轨内部探件。
进一步的,所述整体环境单元包括隧道环境和轨道限界异物。
进一步的,利用动画制作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演示动画,同时也制作思维导图来展示整个实验结果。
有益效果:通过场景构建平台构建出轨道交通结构及部件实验仿真模型构建模块中的仿真轨道交通模型,并根据动力学特性和环境场景这两个方面对仿真轨道交通模型进行测试,不仅可对固定部件单元中的部件进行测试,同时也可知道在不同环境下,仿真轨道交通模型在测试中受到的影响,因而较为全面的得到仿真轨道交通模型运行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仿真轨道交通模型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轨道交通模型测试装置,包括场景构建平台模块、轨道交通结构及部件实验仿真模型构建模块、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模块,先通过所述的场景构建平台模块对轨道交通结构及部件实验仿真的模型构建模块中所涉及的模型进行组装,然后根据真实场景中影响目标车辆运行的行程因素构建动力学特性场景和环境场景实验,将所得到的数据发送至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模块进行分析整合,所述轨道交通结构及部件实验仿真模型构建包括固定部件单元和整体环境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光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光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52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