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泵送混凝土输送管的堵塞监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9013.3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3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承权;汪源;袁星;陈敏;杨威;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九冶成都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M13/00;G08B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陈春光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输送 堵塞 监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泵送混凝土输送管的堵塞监测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泵送混凝土输送管的堵塞监测方法存在准确性较差的问题,方案主要包括:确定泵送混凝土输送管的泵送工况;采用仿真分析软件对泵送工况进行模拟,确定泵送混凝土输送管的易堵管点及其对应的堵管临界应变值;分别获取各易堵管点的应变数据和温度数据,根据温度数据对应变数据进行修正,获得各易堵管点对应的应变值;判断各易堵管点对应的应变值和堵管临界应变值的大小关系,若某个易堵管点对应的应变值大于或等于该易堵管点对应的堵管临界应变值,则判定泵送混凝土输送管在该易堵管点存在堵塞。本发明提高了堵塞监测的准确性,适用于超高泵送混凝土输送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泵送混凝土输送管的堵塞监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泵送混凝土是用混凝土泵或泵车沿输送管运输和浇筑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混凝土是一种有效的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方式,其速度快、劳动力少,尤其适合于大体积混凝土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泵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发生输送管堵塞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判断堵管位置,目前采用的方式通常由技术人员人为判断,例如肉眼观察、敲击听声、逐节排查等,该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依赖技术人员的经验且人为判断误差较大。
申请公布号CN106017401A公布了一种超高泵送混凝土输送管堵塞的监测装置及监测与评判方法,其主要的技术方案是通过监测各关键节点的应力应变值,并将应力应变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来判断各关键节点是否有堵塞风险,并通过指示具有堵塞风险的位置来判断堵管位置。但上述方案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人为设置关键节点仍然依靠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关键节点设置不当可能导致非关键节点发生堵塞,由此造成判断结果不准确;(2)实际应用时各关键节点由于泵送高程、塌落度及泵管布置方式不同,在输送混凝土时的应力应变值也不相同,所有关键节点均设置同一阈值,会造成判断结果不准确;(3)温度不同也会导致应力应变值有所差异,通过应力应变传感器检测的应力应变值并不能准确反映混凝土压力导致的应力应变值,进而造成判断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的泵送混凝土输送管的堵塞监测方法存在准确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泵送混凝土输送管的堵塞监测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提供一种泵送混凝土输送管的堵塞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泵送混凝土输送管的泵送工况,所述泵送工况至少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泵送高程、塌落度、泵管布置方式以及泵管内表面的摩擦力;
采用仿真分析软件对所述泵送工况进行模拟,确定所述泵送混凝土输送管的易堵管点及其对应的堵管临界应变值;
分别获取各易堵管点的应变数据和温度数据,根据所述温度数据对应变数据进行修正,获得各易堵管点对应的应变值;
判断各易堵管点对应的应变值和堵管临界应变值的大小关系,若某个易堵管点对应的应变值大于或等于该易堵管点对应的堵管临界应变值,则判定所述泵送混凝土输送管在该易堵管点存在堵塞。
进一步地,所述堵管临界应变值为对应易堵管点的最大泵压应变值、管道最大承压应变值和堵管临界压力应变值中的最小值。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当判定所述泵送混凝土输送管在易堵管点存在堵塞时,发出堵塞报警信号并指示存在堵塞的易堵管点的位置。
进一步地,该方法具体包括:
分别在各易堵管点的对应位置设置堵塞检测模块,所述堵塞检测模块至少包括:供电单元、应变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人机交互单元、控制单元和灯光报警单元;
通过应变传感器获取对应易堵管点的应变数据,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对应易堵管点的温度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九冶成都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十九冶成都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90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