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柴坝生态保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8976.1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5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华;魏小旺;朱娴娴;赵凡;刘莹;吴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生态 方法 | ||
一种改良柴坝生态保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滩地迎主流冲刷的一侧布置密排桩,所述密排桩竖向插入滩地中;步骤2、在所述密排桩的背主流冲刷的一侧的滩地土层上方布置树枝捆;步骤3、将疏排桩的每一根桩竖向插过所述树枝捆,并插入固定于滩地土层;步骤4、所述密排桩、树枝捆和疏排桩施工完成后覆盖回填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友好、符合低碳理念、坡面防浪能力与堤脚防冲能力较高的改良柴坝生态保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型的保滩护滩方法,适用于河口、海湾、沿海地区滩地或湿地防冲刷保护领域,主要应用于河口、海湾、沿海地区现有滩地或湿地外边线的防风浪、洪潮流的冲刷保护,也可应用于河口、海湾、沿海地区的促淤保滩,增加滩地、湿地面积。
背景技术
古人曾用插有木桩的叠放的树枝捆作为防护潮浪冲刷的堤坝,称为“柴塘或柴坝”;现有的河口、海湾、沿海地区滩地或湿地外边线的防风浪、洪潮流的冲刷保护结构,多采用“纯抛石”或“坝心抛石+圬工坝面堤脚防护”的结构,圬工坝面采用砌石或水泥混凝土或混凝土灌砌块石或水泥砂浆砌块石修筑,圬工堤脚采用砌石或水泥混凝土或混凝土灌砌块石或水泥砂浆砌块石材料修筑或采用钢筋混凝土桩。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近年来,技术人员开始使用纯单排或多排的密排木桩的冲刷保护结构,或中间土工管袋两侧木桩的结构。
古人发明的“柴坝”存在堤脚防冲刷能力不高、树枝捆因无保护而易冲散的缺点;现有技术中“纯抛石”结构存在坡面防浪能力与堤脚防冲能力不高,坝体易冲坍的缺点;“纯单排或多排密排木桩”结构存在背水侧易受冲刷的缺点,其它结构则存在生态友好性不高、不符合低碳理念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友好、符合低碳理念、坡面防浪能力与堤脚防冲能力较高的改良柴坝生态保滩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良柴坝生态保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滩地迎主流冲刷的一侧布置密排桩,所述密排桩竖向插入滩地中;
步骤2、在所述密排桩的背主流冲刷的一侧的滩地土层上方布置树枝捆;
步骤3、将疏排桩的的每一根桩桩竖向插过所述树枝捆,并插入固定于滩地土层;
步骤4、所述密排桩、树枝捆和疏排桩施工完成后覆盖回填层。
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所述回填层为粘性土料、石碴或混合料;所述混合料为粘性土料与碎石、石碴或块石的其中一种、两种或三种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粘性土料为塑性指数大于10的粘性土或粘土。
再进一步,所述步骤4得到的改良柴坝生态保滩结构包括密排桩、树枝捆和疏排桩,所述密排桩布置于滩地迎主流冲刷的一侧,所述密排桩竖向插入滩地中,所述密排桩的相邻单桩之间紧密相靠;所述树枝捆位于滩地土层上方,所述树枝捆的一侧靠接在所述密排桩的背主流冲刷的一侧,所述疏排桩的每一根桩桩竖向插过所述树枝捆插入固定于滩地土层,所述疏排桩的相邻桩之间的间隙距离大于桩径;所述密排桩、树枝捆和疏排桩施工完成后覆盖回填层。
所述密排桩、树枝捆和疏排桩施工完成后覆盖回填层组成保滩单元,所述保滩结构包括前后级联的保滩单元。该方案中,为了增强保滩效果,可以采用两级级联的方式,甚至采用三级级联的方式。
所述疏排桩中,单桩之间呈规则或非规则分布。具体根据工程需要,例如采用梅花形分布、阵列式分布或其他分布。
再进一步,所述树枝捆呈水平分布,所述树枝捆的树枝方向与密排桩的排列方向相交。该处相交的特例是90度,也可以是其他夹角相交。
所述树枝捆呈分层平铺,回填时采用分层回填的方式。例如一层树枝捆铺设完成后,可以回填一层土层;再铺设一层树枝捆,逐层回填的方式;也可以铺设两层树枝捆后再回填一层土层等其他回填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未经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89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