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578511.6 | 申请日: | 2022-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9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谭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联想协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67/1095 | 分类号: | H04L67/1095;H04L67/06;G06F16/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乐知新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4 | 代理人: | 秦然 |
| 地址: | 300304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自贸试***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处理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监测用户的携带所传输的文件在本地的第一目录和文件在云端的第二目录的数据传输指令,并获取并记录每一数据传输指令相对应的数据传输类型和传输文件数量,以针对第一目录和第二目录均相同的数据传输指令,在数据传输类型和相应的传输文件数量满足预设条件时,在第一目录和第二目录之间构建与数据传输类型相对应的数据同步关系。由此,智能判断用户的本地文件重要性和同步需求以及云端文件的使用频繁度,相应地,引导用户将本地文件实时同步至云端以保障文件的安全或将云端文件实时同步至本地以提升文件内容实时性。在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有效保证了文件的安全性和内容实时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文件资料的存储形式多采用电子形式,但是存储在本地计算机的文件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造成数据丢失,例如:病毒攻击、设备丢失或损坏、文件丢失或损坏、文件的人为删除等。由此,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将文件存储至云端成为了一种趋势,而存储在云端的文件的内容发生更新时,无法及时通知相应的用户,导致用户不能及时查看和使用最新的文件内容。
对此,目前主要采用以下解决方案:1、每次对文件进行处理查看和编辑时,将文件从网盘下载至本地使用,每次完成文件内容更新时,将更新后的文件上传至网盘,但是,频繁的上传和下载操作将带来较高的时间成本和数据传输浪费,并且操作效率较低。2、创建同步盘对文件进行保护,但是,创建同步盘的操作步骤繁琐,对于未经历过数据丢失的用户,较为抵触同步盘的创建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解决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创造性地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监测用户的数据传输指令,所述数据传输指令携带所传输的文件在本地的第一目录和文件在云端的第二目录;获取并记录每一所述数据传输指令相对应的数据传输类型和传输文件数量;针对所述第一目录和所述第二目录均相同的所述数据传输指令,在所述数据传输类型和相应的传输文件数量满足预设条件时,在所述第一目录和所述第二目录之间构建与所述数据传输类型相对应的数据同步关系。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预设条件为在第一设定时间内,与数据传输类型为上传操作的所述数据传输指令相对应的所述传输文件数量的总量达到第一设定阈值;相应的,所述与所述数据传输类型相对应的数据同步关系为所述第一目录和所述第二目录的数据上传同步关系。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预设条件为在第二设定时间内,与数据传输类型为下载操作的所述数据传输指令相对应的所述传输文件数量的总量达到第二设定阈值;相应的,所述与所述数据传输类型相对应的数据同步关系为所述第一目录和所述第二目录的数据下载同步关系。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预设条件为在第三设定时间内,与数据传输类型为上传操作的所述数据传输指令相对应的所述传输文件数量和与数据传输类型为下载操作的所述数据传输指令相对应的所述传输文件数量的总量达到第三设定阈值;相应的,所述与所述数据传输类型相对应的数据同步关系为所述第一目录和所述第二目录的数据双向同步关系。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在所述第一目录和所述第二目录之间构建与所述数据传输类型相对应的数据同步关系,包括:生成用于引导所述用户构建所述第一目录和所述第二目录之间指定的数据传输类型的数据同步关系的提醒信息;接收所述用户响应于所述提醒信息发送的确认信息;在所述确认信息示出所述用户确认构建所述数据同步关系时,构建所述第一目录和所述第二目录之间与所述数据传输类型相对应的数据同步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联想协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联想协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85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工作站
- 下一篇:一种医疗软件安装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