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建筑节能改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78253.1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1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兵;王欣;邵红才;许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开放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F16F15/067;G01R1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宋守安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绿色 建筑 建筑节能 改造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建筑节能改造方法,针对现有建筑节能耗检测装置中,存在装置内部电元器件散热效果不好,且不易操作,散热的范围小,无法对装置内边角出进行彻底散热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大楼电力监测‑大楼照明电能监测‑大楼空调电能监测‑对空调系统中风机盘管进行改造‑对室内照明进行改造,其中大楼照明电能监测所需要的设备包括箱体。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带动转动架转动,且使流通液体流进底箱内的集液仓内,实现循环流通的目的,通过设置隔板外壁的风机可以对检测装置进行吹风散热处理,通过设置转动的转动架可以和气流发生换热效果,促进气流检测装置的降温目的和散热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建筑节能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化的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建筑行业作为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之一,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逐渐被业内推广和运用,建筑如何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同时又能保障舒适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
目前的绿色建筑节能监测的能耗检测装置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现有建筑节能耗检测装置中,存在装置内部电元器件散热效果不好,且不易操作,散热的范围小,无法对装置内边角出进行彻底散热,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建筑节能改造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建筑节能耗检测装置中,存在装置内部电元器件散热效果不好,且不易操作,散热的范围小,无法对装置内边角出进行彻底散热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建筑节能改造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建筑节能改造方法,包括大楼电力监测-大楼照明电能监测-大楼空调电能监测-对空调系统中风机盘管进行改造-对室内照明进行改造,其中大楼照明电能监测所需要的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箱,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外壁设置有承载机构,所述检测装置底部设置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内壁设置有空腔,所述转动架顶部设置有供液机构,所述转动架底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转动架底部外壁两端均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外壁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底箱内壁设置有集液仓,所述风机位于集液仓顶部。
优选地,所述供液机构包括抽液软管和第三导液软管,底箱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液管,底箱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出液管,抽液软管底部固定连接有浮球,浮球位于集液仓内,抽液软管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和箱体外壁固定连接,第二水泵另一端和第三导液软管固定连接,第三导液软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底部和转动架顶部外壁固定连接,第三导液软管外壁固定连接有分液软管,分液软管另一端和顶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框和顶板,箱体顶部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底部和顶板转动连接,顶板和箱体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弹簧,承载框分别和顶板底部外壁两端固定连接,承载框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第一弹簧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承载板顶部和检测装置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底板,电机和底箱底部外壁固定连接,电机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底箱内壁固定连接有转接箱,转动轴和转接箱转动连接,转动轴顶部和底板固定连接,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弹簧,第二弹簧顶部和转动架固定连接,转动轴外壁开设有多个透液孔,转动轴设置为中空,转动架和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液软管,第一导液软管和转动轴固定连接,透液孔位于转接箱,转接箱两端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抽液管,抽液管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位于集液仓内部。
优选地,所述顶板和承载框设置为中空,承载框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液软管,第二导液软管底部和转动架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开放大学),未经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开放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82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