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材以及使用该钢材的钢制品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6895.8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6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河野正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46;C22C38/42;C22C38/44;C22C38/06;C22C38/52;C22C38/48;C22C38/50;C22C38/60;C22C38/54;C21D6/00;C21D9/00;C21D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樊晓焕;张苏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材 以及 使用 钢制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材,其包含,以质量%计:0.310≤C≤0.410;0.001≤Si≤0.35;0.45≤V≤0.70;Cr≤6.00;6.25≤Mn+Cr;Mn/Cr≤0.155;Cu+Ni≤0.84;0.002≤P≤0.030;0.0003≤S≤0.0060;P+5S≤0.040;2.03Mo2.40;0.001≤Al≤0.050;以及0.003≤N≤0.05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材以及使用该钢材的钢制品。更具体而言,本发 明涉及在诸如压铸之类的各种铸造、加热并加工材料的锻造、热冲压 (一种钢板的加热、成形和淬火的方法)、挤出加工、树脂(塑料或 乙烯类)的注塑成形或吹塑成形、橡胶或纤维增强塑料的成形或加工 等中用作材料的钢材,以及使用该钢材的钢制品。
背景技术
用作压铸模具材料等的钢材的制造过程包括“熔融-精炼-铸造- 均匀化热处理-热加工-(正火-回火)-球化退火”作为主要步骤。对 于正火和回火,有时省略二者或二者之一。
由钢材制成模具的制造过程的实例包括按“粗加工(机械加工 成粗制模具形状)-淬火-回火-精加工-型面修正”的顺序进行的HT 过程。
在上述过程中,钢材和模具所需的五种重要特性为(1)球化退 火特性(SA特性),(2)机械加工性,(3)淬火性(当淬火速率 小时的冲击值),(4)耐热裂纹性以及(5)耐软化性。(1)SA特 性在钢材的制造中成为问题。(2)机械加工性和(3)淬火性均在由 钢材制造模具时成为问题。此外,(3)淬火性、(4)耐热裂纹性和 (5)耐软化性均在模具的使用中成为问题。下面,说明这5种特性 必要的原因。
(1)SA特性
SA(球化退火)是指将(例如)缓慢冷却方法应用于“碳化物 分散在奥氏体相中且铁素体相非常少或为零的金相组织”,通过在熔 炉中以Ac3温度减10℃至Ac3温度加50℃的温度范围加热钢材获得 该金相组织。
在缓慢冷却方法中,以5℃/H至60℃/H进行受控冷却(冷却速 率取决于成分或粒径),从而使基体相转变为铁素体,同时使碳化物 生长,并且当没有奥氏体残留时(冷却至550℃至800℃时,不过这 取决于成分或冷却速率)停止受控冷却。然后,将钢材从炉中取出。
加热温度通常为830℃至950℃,不过这取决于钢材的成分,并 且SA后的钢材的硬度以维氏硬度计为260Hv以下。
对于从炉中取出时未转变的奥氏体残留在钢材中的情况,从炉 中取出后,奥氏体由于冷却而转变为贝氏体或马氏体。这种钢材包含 “贝氏体或马氏体的硬质(300Hv以上)部分”和“碳化物分散在 铁素体基体相中的部位,即软质(约260Hv以下)部分,其为SA 金相组织”的混合。图1示出这种SA缺陷的图像。
图1示出对具有SA缺陷的钢材进行镜面抛光和化学腐蚀的状态, 并且可以看出灰色区域和白色区域混合(因化学溶液、腐蚀时间、图 像是彩色还是单色等情况,色调或对比度不同)。通过在各区域压入 维氏硬度计压头测定硬度。在图1中,由箭头指示的各标记“◆”为 压痕。在灰色区域中,压痕大且硬度为198Hv。这是标准SA金相组 织的硬度;并且应当理解灰色区域是“碳化物分散在铁素体基体相中 的部位”,其确实被SA软化。另一方面,在白色区域中,压痕小且 硬度高达462Hv。这是在缓慢冷却方法的受控冷却完成后从炉中取 出钢材时残留的未转变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转变为贝氏体或 马氏体的区域。
当用锯切削具有SA缺陷部分的钢材时,如图2所示,在切削表 面出现表面粗糙度或光泽度与周围不同的部位。该“粒”状部位为 300Hv以上的硬质(马氏体或贝氏体)区域。
例如,在通过上述HT过程由如图2所示的具有SA缺陷的钢材 制造模具的情况下,硬质部分不利地导致机械加工(切削)工具的显 著磨损并缩短工具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未经大同特殊钢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68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隔膜件的导管组件
- 下一篇:热传导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