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物流的分拣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76289.6 | 申请日: | 2022-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4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 发明(设计)人: | 汪礼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礼超 |
| 主分类号: | B07C3/00 | 分类号: | B07C3/00;B07C3/02;B07C3/08;B07C3/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107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物流 分拣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快递分拣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地下物流的分拣系统。包括有地下安装架以及安装在地下安装架上的传送系统、分拣系统、搬运装置和暂存系统,传送系统包括有主传送带、倾斜下料板和三个分类传送带,倾斜下料板设置在主传送带和分类传送带之间,分拣系统包括有挡停装置、推料装置、扫码组件和翻转装置,扫码组件和翻转装置均设有三组,三组扫码组件和翻转装置分别设置在三个分类传送带上,主传送带上安装有第一检测摄像头。本申请所示的分拣系统能够对已经装满的快递柜中新的快递进行暂时存储,实现将所有快递均快速分类放置的功能,极大提高了快递分拣的效率,能够与地上的自动快递柜系统实现较好的配合,提高取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递分拣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地下物流的分拣系统。
背景技术
快递包裹投递的“最后一公里”占据着快递公司很大的投递成本,大量的社会资源,如人力、车辆、时间等都消耗在“最后一公里”上,加重了城市的交通和环境压力,却未能带来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针对最后一公里的困境,快递柜的应用有利于节约快递员的时间,也方便取件人根据自己时间取件。
现有技术中有只能分配快递的智能快递柜,能够根据扫码结果自动将快递摆放至对应的快递柜中,但是,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出现与智能快递柜相配合使用的地下物流系统,快递智能堆放在地面以上,导致智能快递柜的体积过大,且处理效率较低,而且,现有的智能快递柜无法解决单个快递柜内快递过多后无法摆放的问题,效率低且容易出错。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地下物流的分拣系统,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地下物流的分拣系统。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地下物流的分拣系统,包括有地下安装架以及安装在地下安装架上的传送系统、分拣系统、搬运装置和暂存系统,传送系统包括有主传送带、倾斜下料板和三个分类传送带,主传送带和分类传送带的传输方向一致,分类传送带依次设置在主传送带的末端,倾斜下料板设置在主传送带和分类传送带之间,倾斜下料板较高的一侧设置在主传送带的末端,分拣系统包括有挡停装置、推料装置、扫码组件和翻转装置,挡停装置安装在倾斜下料板上,其中一组分类传送带设置在倾斜下料板的最底端下方,另外的两个分类传送带分别位于倾斜下料板的两侧,推料装置水平设置在倾斜下料板上,推料装置设有两组,两组推料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倾斜下料板两侧的分类传送带的始端一一对应,扫码组件和翻转装置均设有三组,三组扫码组件和翻转装置分别设置在三个分类传送带上,主传送带上安装有第一检测摄像头,搬运装置设置在分类传送带的末端,搬运装置的输出端方向与传送系统传输方向垂直,暂存系统位于搬运装置的旁侧。
优选的,分类传送带包括有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设置在靠近倾斜下料板的一侧,第二传送带设置在第一传送带的末端,翻转装置设置在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之间,扫码组件位于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上。
优选的,扫码组件包括有安装支架和扫码机,安装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一传送带或第二传送带上,扫码机竖直安装在安装支架上,扫码机的扫码端竖直向下设置。
优选的,翻转装置包括有底板、旋转驱动器、驱动辊、从动辊和翻转板,底板水平设置在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之间,底板固定安装在地下安装架上,翻转板倾斜设置在底板上,翻转板靠近第二传送带的一侧与底板的侧壁铰接,驱动辊和从动辊分别水平安装在底板和翻转板的铰接端,驱动辊与底板轴接,从动辊与翻转板固定连接,驱动辊和从动辊啮合,旋转驱动器固定在底板上,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与驱动辊的其中一端传动连接,翻转板较高的一侧位于第一传送带末端下方,翻转板较低的一侧位于第二传送带始端上方。
优选的,挡停装置包括有顶升气缸和挡停板,顶升气缸竖直安装在倾斜下料板底端,顶升气缸的输出端竖直向上设置,挡停板竖直能够滑动的设置在倾斜下料板上,挡停板的底端与顶升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组挡停装置分别位于倾斜下料板的中部和最低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礼超,未经汪礼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62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生物质沸腾炉炉内降温脱硝系统
- 下一篇: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