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储能站的报警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69622.0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24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凯;李黎;王敏学;黄晓宏;陈双印;叶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06 | 分类号: | G08B17/06;G08B17/10;G08B21/18;H01M10/42;H01M10/48;G01K1/02;G01K11/324;G01N21/59;G01N15/06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储能站 报警装置 方法 | ||
1.一种锂电池储能站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包括:
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锂电池储能站内待测气体的浓度、烟雾的浓度、锂电池单元的温度;
报警组件,所述报警组件被配置为:
当待测气体的浓度大于预设气体浓度或锂电池单元的温度大于预设第一温度时,所述报警组件发出第一报警信号;
当烟雾的浓度大于预设烟雾浓度或锂电池单元的温度大于预设第二温度时,所述报警组件发出第二报警信号;
当锂电池单元的温度大于预设第三温度时,所述报警组件发出第三报警信号;其中,预设第一温度<预设第二温度<预设第三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储能站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多个光源、耦合器、波分复用器、气腔、波分解复用器、多个光电转换器和信号处理器;
多个所述光源发射多束不同波长的光,多束不同波长的光经过所述耦合器输入所述波分复用器,被所述波分复用器组合后进入所述气腔,被所述气腔的气体部分吸收后进入所述波分解复用器,被所述波分解复用器分解后再形成多束光,再分别被多个光电转换器转换得到多个电信号,信号处理器根据多个光电转换器转换得到的多个电信号计算得到锂电池储能站内多种待测气体的浓度;
所述信号处理器与所述报警组件连接,当任一种待测气体的浓度大于预设气体浓度或锂电池单元的温度大于预设第一温度时,所述报警组件发出第一报警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储能站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处理器还用于根据一个光电转换器转换得到的一个电信号计算对应发射光的光照强度衰减百分比,再根据该发射光的光照强度衰减百分比计算得到锂电池储能站内烟雾的浓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储能站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多脉冲光编码调制器、EDFA、拉曼放大器、环形器、检测光纤、滤波器和两个光电探测器;
所述检测光纤绕设在锂电池单元的外壳壁上;
一个所述光源发射一束光,该束光经过多脉冲光编码调制器、EDFA、拉曼放大器、环形器进入检测光纤,再返回经过环形器、滤波器,所述滤波器滤波分解得到斯托克斯、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光信号,斯托克斯、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光信号通过两个光电探测器转换得到两个电信号,信号处理器根据两个光电探测器转换得到的两个电信号计算得到所述检测光纤沿线各点处锂电池单元的温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储能站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光纤在锂电池单元的外壳壁上的绕制圈数大于20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储能站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光纤在锂电池单元的外壳壁上的绕制长度大于20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储能站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光纤绕设在多个锂电池单元时,在相邻锂电池单元之间设置光纤盘,所述检测光纤在一个光纤盘上的绕制长度大于100m。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储能站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为四个,其分别用于检测得到H2、CO、C2H4和C3H6四种待测气体的浓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电池储能站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光源的波长分别为1568nm、1626nm、1660nm和760nm。
10.一种锂电池储能站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锂电池储能站内待测气体的浓度、烟雾的浓度、锂电池单元的温度:
当待测气体的浓度大于预设气体浓度或锂电池单元的温度大于预设第一温度时,所述报警组件发出第一报警信号;
当烟雾的浓度大于预设烟雾浓度或锂电池单元的温度大于预设第二温度时,所述报警组件发出第二报警信号;
当锂电池单元的温度大于预设第三温度时,所述报警组件发出第三报警信号;其中,预设第一温度<预设第二温度<预设第三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962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品面料加工用上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离层延迟效应改正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