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组合原理的仿生多自由度机械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569025.8 | 申请日: | 2022-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8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 发明(设计)人: | 吕持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华匠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J18/00 | 分类号: | B25J18/00;B25J15/00;B25J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识智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67 | 代理人: | 邓凌云 |
| 地址: | 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组合 原理 仿生 自由度 机械设备 | ||
1.一种基于组合原理的仿生多自由度机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自由度机械主体(1)、结构动态化象鼻仿生活动机构(2)、万能包裹式章鱼触手型拾取机构(3)和防牵扯式重量转移设备保护机构(4),所述结构动态化象鼻仿生活动机构(2)设于多自由度机械主体(1)内,所述防牵扯式重量转移设备保护机构(4)设于结构动态化象鼻仿生活动机构(2)的下端,所述万能包裹式章鱼触手型拾取机构(3)设于防牵扯式重量转移设备保护机构(4)的下端;所述多自由度机械主体(1)包括底座(5)、支撑架(6)、滑杆(7)、丝杠(8)、电机一(9)、升降块(10)、铰链一(11)、铰链二(12)、联动块(13)和连接杆(14),所述支撑架(6)设于多自由度机械主体(1)上,所述底座(5)设于支撑架(6)内底端,所述电机一(9)设于底座(5)上,所述丝杠(8)的一端设于电机一(9)的输出端,所述丝杠(8)的另一端设于支撑架(6)的内壁上端,所述滑杆(7)的一端设于底座(5)上,所述滑杆(7)的另一端设于支撑架(6)的内壁上端,所述升降块(10)滑动套接设于滑杆(7)上,所述升降块(10)套接设于丝杠(8)上,所述丝杠(8)和升降块(10)为啮合转动相连,所述铰链一(11)设于升降块(10)上,所述连接杆(14)的一端设于铰链一(11)上,所述铰链二(12)设于连接杆(14)的另一侧,所述联动块(13)设于铰链二(12)上;所述结构动态化象鼻仿生活动机构(2)包括多块组合式牵拉逆反馈机构(15)、嵌套型组合式横维调整机构(16)和反向作用型纵维调整机构(17),所述多块组合式牵拉逆反馈机构(15)设于联动块(13)的下端,所述嵌套型组合式横维调整机构(16)设于多块组合式牵拉逆反馈机构(15)上,所述反向作用型纵维调整机构(17)设于嵌套型组合式横维调整机构(16)上;所述多块组合式牵拉逆反馈机构(15)包括仿生块一(18)、仿生块二(19)、支撑弹簧(20)、横维调整孔一(21)、横维调整孔二(22)、纵维调整孔一(23)、纵维调整孔二(24)和支撑波纹管(25),所述仿生块一(18)设于联动块(13)的下端,所述支撑弹簧(20)的一端设于仿生块一(18)的下端,所述仿生块二(19)设于支撑弹簧(20)的另一端,所述横维调整孔一(21)设于仿生块一(18)的左侧,所述横维调整孔二(22)对称设于仿生块一(18)的右侧,所述纵维调整孔一(23)设于仿生块一(18)的上侧,所述纵维调整孔二(24)对称设于仿生块一(18)的下侧,所述仿生块二(19)和仿生块一(18)结构相同,所述支撑波纹管(25)的一端设于仿生块一(18)的下端,所述支撑波纹管(25)的另一端设于仿生块二(19)的上端;所述嵌套型组合式横维调整机构(16)包括固定件(26)、圆环一(27)、圆环二(28)、滑槽一(29)、滑轮一(30)、齿轮一(31)、齿块一(32)、链条一(33)和电机二(34),所述固定件(26)设于仿生块一(18)上,所述圆环一(27)设于固定件(26)的上端,所述滑槽一(29)设于圆环一(27)内,所述滑轮一(30)的一端滑动设于滑槽一(29)内,所述圆环二(28)的内侧设于滑轮一(30)的另一端,所述齿块一(32)环形整列设于圆环二(28)的侧壁上,所述电机二(34)设于仿生块一(18)上,所述齿轮一(31)设于电机二(34)的输出端,所述齿轮一(31)和齿块一(32)为啮合转动相连,所述链条一(33)啮合绕接设于齿块一(32)上,所述链条一(33)的一端设于结构动态化象鼻仿生活动机构(2)的底端左侧,所述链条一(33)的另一端设于结构动态化象鼻仿生活动机构(2)的底端右侧;所述反向作用型纵维调整机构(17)包括转动轴(35)、转盘(36)、齿轮二(37)、齿块二(38)、电机三(39)和链条二(40),所述转动轴(35)转动设于圆环一(27)的内壁上,所述转盘(36)套接设于转动轴(35)上,所述齿块二(38)环形阵列设于转盘(36)的侧壁上,所述电机三(39)设于圆环一(27)的内壁下端,所述齿轮二(37)设于电机三(39)的输出端,所述齿轮二(37)和齿块二(38)为啮合转动相连,所述链条二(40)啮合绕接设于齿块二(38)上,所述链条二(40)的一端设于结构动态化象鼻仿生活动机构(2)的底端上侧,所述链条二(40)的另一端设于结构动态化象鼻仿生活动机构(2)的底端下侧;所述万能包裹式章鱼触手型拾取机构(3)包括曲面型多自由度包裹抓合机构(41)和相变式形态变化型加固机构(42),所述曲面型多自由度包裹抓合机构(41)设于防牵扯式重量转移设备保护机构(4)的下端,所述相变式形态变化型加固机构(42)设于曲面型多自由度包裹抓合机构(41)内;所述曲面型多自由度包裹抓合机构(41)包括弹性记忆合金复位条(43)、硅树脂波纹软管(44)、支撑圆环(45)、伸缩波纹软管(46)、底盘(47)、气泵(48)和卡件(52),所述底盘(47)设于防牵扯式重量转移设备保护机构(4)的下端,所述硅树脂波纹软管(44)设于底盘(47)的下端,所述支撑圆环(45)设于硅树脂波纹软管(44)内,所述气泵(48)设于底盘(47)内,所述伸缩波纹软管(46)的一端设于气泵(48)的抽气端,所述伸缩波纹软管(46)的另一端设于硅树脂波纹软管(44)的尾端,所述卡件(52)套接设于伸缩波纹软管(46)上,所述卡件(52)设于硅树脂波纹软管(44)的外壁上,所述弹性记忆合金复位条(43)设于硅树脂波纹软管(44)的内壁上端;所述相变式形态变化型加固机构(42)包括电流变液(49)、抽气波纹管(50)和吸盘(51),所述吸盘(51)设于硅树脂波纹软管(44)的外壁下端,所述抽气波纹管(50)的一端设于气泵(48)的抽气端,所述抽气波纹管(50)的另一端贯通设于吸盘(51)上,所述电流变液(49)设于硅树脂波纹软管(44)内;所述防牵扯式重量转移设备保护机构(4)包括电机四(53)、齿轮三(54)、齿块三(55)、支撑杆(56)、滑轮二(57)和环形滑槽二(58),所述环形滑槽二(58)设于底盘(47)内侧上端,所述电机四(53)设于结构动态化象鼻仿生活动机构(2)的下端,所述齿轮三(54)设于电机四(53)的输出端,所述支撑杆(56)设于结构动态化象鼻仿生活动机构(2)的下端,所述滑轮二(57)设于支撑杆(56)的下端,所述滑轮二(57)滑动设于环形滑槽二(58)内,所述齿块三(55)环形整列设于底盘(47)的上端,所述齿轮三(54)和齿块三(55)为啮合转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华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华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902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